以「硬頸精神」取得勝利――專訪圍棋女流棋士・謝依旻六段

文化 臺灣香港 生活

2018年12月5日,在「第37期女流本因坊戰」中落敗的謝依旻六段,時隔11年再度陷入無頭銜的狀態。但得到了2019年3月6日的「第31期女流名人戰」挑戰權。在她堅持勝利的奮戰姿態裡,藏著一份對身旁支持者的感謝與責任。

謝依旻 HSIEH Yi Min

1989年11月16日生,臺灣苗栗人。黄孟正九段門下生,2004年入段,2005年升二段,2006年三段,2008年四段,2010年五段,2012年六段。隸屬於日本棋院東京本院。累計共獲27個頭銜,此紀錄為女流棋士史上最多。喜愛觀賞電影和舞台劇,以及慢跑和攀岩,興趣廣泛,最近特別熱中觀賞寶塚歌劇團的演出。

謝依旻六段(29歲,譯註:日本棋院的分級制度,最高為九段,習慣加於棋士名字後方作為敬稱),受到不屈不撓精神――客家「硬頸精神」的支持,以及許多人的幫助,每一局都能全力以赴。這次訪問她在圍棋人生之中,所嘗到的艱辛與成功的滋味,以及對於將圍棋界的看法與展望。

從小就不喜歡輸的感覺

——想請您談談自己小時候的成長故事。

我父母都很熱衷教育,從小學了很多才藝,大姑姑是珠心算老師,聽說我還不太會說話之前,就已經把九九乘法背得滾瓜爛熟。到了3歲,參加心算3級檢定,當時姑姑告訴我說,因為我年紀太小,10題裡面能夠解出5題就好,我就以這樣的心情參加檢定,結果慘敗,等到我進入狀況的時候,結束鈴聲已經響起,我就在會場大哭起來。不過隔年再次參加檢定,就順利地通過了3級檢定。現在要花3分鐘以上,才能解出1個心算題目,雖然是以前的事情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笑)。

——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圍棋?

學才藝的時候去過圍棋教室,不過只是因為哥哥要學,我也順便去。當時年紀太小,圍棋還太困難,之後長大一點了,才開始正式學習圍棋。6歲的時候,在會場玩五子棋,對手是業餘圍棋六段的老師,沒想到我卻贏了,旁邊觀戰的另一位圍棋老師告訴我,年紀大小沒有關係,想學我可以教你;於是我就這樣正式展開了圍棋人生。

而哥哥的存在也很重要。早已在學棋的哥哥,棋力當然比我強,對弈的時候總是不留餘地,所以我總是輸,不過幸好我沒有因此討厭圍棋,不如說想要變強、獲勝的意志更加堅定。如果那時沒有想要戰勝哥哥的話,或許就不會繼續學圍棋了。在這個意義上,哥哥對我的圍棋人生非常重要。哥哥在中學的時候就停止學棋,現在不會和他對弈了,只是他蠻關心我的對局,偶爾會打電話跟我說:「下得不錯!」

沒有人比爸爸更嚴格、更用心

——為何想要在日本成為職業棋士?

臺灣的圍棋教材和資訊幾乎都源自日本,雖然臺灣也有職業棋士,但因對局數很少,所以自然會以成為日本的職業棋士為目標;此外,林海峰老師和張栩老師這樣明星般的存在,顯示出臺灣出身的棋士在日本非常活躍,在當地也被廣泛認可;也有以林老師冠名的海峰盃大賽,我在10歲的時候獲得海峰盃的優勝,獲頒獎盃時真的非常開心又感動,到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順帶一提,開始學棋時看過日本棋院發行的雜誌《棋道》,我好像曾經指著雜誌中「女流本因坊」幾個字,告訴爸爸:「我將來要成為女流本因坊!」結果之後我真的拿到那個頭銜,覺得沒有放棄圍棋真是太好了!

——請談談您父母的教導和支持。

我爸爸是補習班老師,總之就是一個無論對我還是其他學生都很嚴格的人,我還沒遇到過比我爸爸更嚴厲的人,但是從家裡開車到位於市內的圍棋會場要2小時,他都親自接送,12歲來日本之後,雖然他不會日語,仍盡心盡力地照顧我的生活,成為我的支柱,我心中真的滿懷感謝。而我會那麼努力地想要早日成為職業棋士,就是一心想要報答一路以來支持我的父母和大家。

並非誰都能來日本,實力當然很重要,並且在資金等各方面獲得支援,遠渡日本才終於得以成行。

我現在還記得,14歲成為職業棋士時,有種完成自己責任的滿滿解放感,但與其說是抵達終點,不如說終於站上了起跑點的感覺。

成為職業棋士後,我對父母說暫時不用到日本來了。當然我在語言和生活上都能照顧自己了,但其實是想讓他們稍微輕鬆一下。

在低潮期支持我的恩師和前輩

——能否談談初次獲得頭銜時的狀況。

14歲成為職業棋士,但在16歲時,首次碰到低潮期,半年內一勝難求。心中很不安,懷疑自己能否在職業圍棋界生存下去?2006年,參加第1回廣島制鋁杯若鯉戰(非正式戰),終於獲得優勝,以此為轉機,我重新覺得圍棋很有趣,也多了自信。其後,東京精密盃第8期女流職業最強戰,我以17歲1個月史上最年少女流棋士的身份,榮獲頭銜;能夠再次實現夢想,真的非常開心。

——對於黃孟正九段的指導,最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也請談談您的拿手戰術。

從院生(*1)時期就開始接受黃老師的指導,但與其說是指導,其實是採取參加研究會和其他門生共同研究的教學方式。成為職業棋士後,其實幾乎沒有和黃老師對弈的機會,但老師總會在比賽前,給我鼓勵和建議。圍棋真的是很孤獨的活動,必須具備堅韌的精神特質。所以老師的支持真的給我很大的幫助,非常感謝。此外,之前提到的林海峰老師,我在臺灣的時候就很崇拜他,來到日本後,獲允到老師家參加研究會的時候,真的開心到如上雲端。而進入職業界後,也受到張栩老師的照顧,不僅跟我下過很多快棋,也傳授各種佈局的方式。真的衷心感謝。讓我再次感覺到,自己能夠遇見許多好老師和前輩,真的很幸福。

(*1) ^ 針對有志成為棋士的青少年,進行專業的圍棋指導,以培養棋士的制度。

圍棋界的發展需要明星

——自從2016年「AlphaGo」戰勝職業棋士之後,許多人常常提及圍棋和AI的關係,對於AI的存在和圍棋界的發展,您有何看法?

包括我,幾乎所有棋士都會活用AI進行圍棋研究。面對難以判斷的棋局,也曾採用AI的建議。雖然我認為人類無法戰勝AI,但另一方面,在AI的幫助下,原本需要50年的研究,現在只需10年就能完成,所以也覺得AI的存在,能夠幫助人類成長,我並不認為會阻礙圍棋的發展。

但若要圍棋未來能夠更加有所發展,需要的並非AI,而是更多耀眼明星的出現。例如即將在2019年4月,以10歲0個月的年紀,成為史上最年少職業棋士的仲邑菫(なかむら・すみれ,Nakamura Sumire,目前9歲),就擁有嶄新的才能。若圍棋界出現明星,將會獲得社會上更廣泛的關注,可以拓展圍棋界的領域。我們這些前輩也不能輸晚輩,要更加努力,提升整體程度。我堅信,圍棋界的發展必須要靠更多的耀眼明星。

圍棋生涯中難忘在大地震中的對弈之局

——請談談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對局經驗。

包含頭銜戰,我總是全力以赴,所以很難決定那個棋局才是印象深刻。若硬要舉出一個,那就是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際,正好在現在這個所在地,日本棋院東京本院7樓的特別對局室,當時進行的是2011年「第23期女流名人戰」。對我來說是一場頭銜保衛戰,若看第1局的內容,我可以說是慘敗,之後在不安之中,迎向了第2局,對手是同期的向井千瑛(當時是四段)。當時雙方都展現想獲勝、不想輸的氣勢。

然後,到了下午2點46分,那個瞬間來臨。因為地震劇烈搖晃,花瓶快要掉落,天花板也飄下了類似黑色粉塵的東西,棋盤也搖晃得劇烈,棋子就快要掉出來。當時雖然輪到我下棋,但搖晃太過劇烈,我無法順利出手。心裡覺得「不想死在這裡」,感到生命有危險。總之我對向井說先停止對弈吧,也要求負責紀錄的人停止計時。正想立刻離開那個地方,但搖晃時間很久,若不抓住什麼東西就會跌倒。幾分鐘之後,負責營運的工作人員上到7樓來,正式中止比賽,通知大家前往1樓避難。

經過1個小時後,再次開始比賽,但餘震不止,大會判斷這個狀況若持續下去,可能會發生危險,因此成了史上首次女流名人戰的「一時中止」(打ち掛け)。另一方面,因為輪到我下棋,所以進行了「封手」的程序。所謂「封手」,就是將那個瞬間自己的下一手棋,寫在棋譜上並密封,比賽再次開始時打開,再實際打出。在持續搖晃的恐懼感裡,抱著不想輸的心情,混雜著想打出自己也能滿意的一手棋的意志,我花了大約10分鐘,終於封下一手棋。通常2天制的對局比賽,隔天就會再次開啟封手,但那次為了等到餘震和日本社會都稍微安穩下來,因此在12天後的3月23日,才再次重啟對局。

那段期間,無論是對我還是向井而言,費盡千辛萬苦才得以維持集中力。雖然臺灣的家人要我立刻回臺灣,但我告訴他們說,還要比賽,不能回去,好不容易才說服他們。之後,我在重啟的對局中獲勝,也贏了次局,最終以2勝1敗,達成逆轉勝,成功防衛了我的頭銜。這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對局經驗。

標題圖片:謝依旻六段

協助:公益財團法人日本棋院
攝影:花井智子
取材、撰文:高橋郁文(nippon.com編輯部)

東日本大地震 臺灣 圍棋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