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風行世界

為何網路漫畫家筒井哲也受法國讀者喜愛?

社會 文化

在2012年法國舉辦的「日本文化節」中,年輕漫畫家筒井哲也受到出版社的大力宣傳而備受矚目。他在最新作品中尖銳地描寫出對社交網路時代的憂慮,可謂新一代奇才,請看當地記者的報道。

筒井哲也與法國淵源深遠

筒井哲也 (Photo : Laurent Koffel)

2012年7月在巴黎郊外舉辦了第13屆「日本文化節」。本次文化節也邀請到了萩尾望都、浦澤直樹等日本漫畫界的泰山北斗。而其中一位顯得格外年輕,他就是筒井哲也。年紀雖輕但此次已是繼2007年巴黎國際圖書展、2008年法國日本文化節之後,第3次訪問法國了。在參加日本文化節之前,他還於北至布魯塞爾(Brussels)南到馬賽(Marseilles)的8座城市舉辦了簽名會。這對日本漫畫家而言可謂是前所未有。筒井在法國就是如此地受到歡迎。

他於法國首次出版作品是在2004年。該作品是他主頁(http://www.pn221.com)上公開的《顫慄獵殺》(2002年)的法語版,也是作為圖書版率先打入世界的一部作品。

當時筒井雖然在《月刊少年Jump》的增刊號(2002年8月22日號)上首次發表了作品,但是在日本幾乎名不見經傳。而他一直堅持在網路上自行發表作品的筒井表示,「總之我就是想讓大家來看我的作品。即使沒有出版社簽約也好,沒有稿費也罷,只希望在讀者中引起反響。」這份執著不久後將其引向成功之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Square Enix)、集英社等大型出版社都出版了他的作品。

然而2006年5月《顫慄寄生》連載(YOUNG GANGAN雜誌)結束後,筒井於2007年5月再次回到網路,發表了《Collector》,之後便長期銷聲匿跡。筒井初次訪問法國(海外旅行本身對他而言也是第一次)正是在這段時期。「對法國讀者和記者提出的問題,我既感,也很吃驚。難得的是這還引起了多番深刻的討論。我能夠從新找回畫漫畫的衝動,全都歸功於法國等各國讀者的那份熱情」,筒井這樣回憶道。

法國日本文化節會場中展出了筒井作品中的登場人物。(左起)中西(顫慄獵殺)、田村(顫慄寄生)、新聞男(預告犯)(Photo : Laurent Koffel)

 

這樣的社會是否正常?

筒井回歸漫畫界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目前仍在月刊《Jump改》(集英社)連載的《預告犯》。該作品在日本銷售單行本第1卷(2012年4月10日)兩個半月後,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出版了法語版《Prophecy》。為配合法國日本文化節的召開,其銷售日期放在了文化節舉辦前的6月28日。法國出版社Ki-​​oon從8年前開始就一直支持筒井,在本次文化節的會場中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

會場入口附近的Ki-oon展區,開闢了以《Prophecy》巨大展板為背景的30m2空間,裏面陳列了四個真人大小的漫畫人物人偶,讓到場的觀眾們大吃一驚。這些人偶是盧森堡人偶製作公司「Tsume-art」投入四名工匠歷時四個月完成的傑作。

站立在展區中央的是臉蒙報紙手持球棒的「新聞男」,一個制裁世間罪​​惡的反英雄。故事中他在網際網路上發布犯罪預告的視訊,對踐踏他人尊嚴的人處以殘忍的私刑。這也是迄今始終貫穿於筒井作品中的共同主題,即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物運用新技術,對社會的邪惡行為施展報復。

筒井在創作過程中最重視的是「自己要傳達怎樣的訊息」。一般漫畫雜誌的編輯人員有一種「指導」年輕作家的傾向,但筒井卻敢於堅持自己的觀念。「日本社會對待那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的人是十分殘酷的。沒有工作會遭世人冷眼相看,失業後甚至有可能被一腳踢到社會邊緣。通過《預告犯》,我就是想要呼籲讀者去認真思考一下這樣的社會是否正常。」

《預告犯》法語版《Prophecy》 © Tetsuya Tsutsui / Ki-oon

 

逼真地描繪網上犯罪

對社會的批判,這正是筒井在法國受到高度評價的原因。猶如法國特色的Hip Hop那樣,法國流行文化中有很多元素建立在毀滅性力量上。《死亡預告》的作者間瀨元朗(*1)、《叛逆之子》的作者新井英樹(*2)在法國之所以大受歡迎,恐怕也是源於這種文化背景。

《預告犯》在此基礎上採用了極具現代性的主題——社交網路普及和網際網路匿名性誘發的犯罪行為。作者在網路上精心細緻地收集訊息的同時,根據實際發生的事件編寫出故事情節。

喜愛網路的年輕的日本漫畫迷們對這個故事有切身感受也就順理成章了。據Media Metry公司的調查顯示,法國的網路用戶中有77%都註冊了某一社交網路服務(SNS)。因此法國與日本、美國一樣,在網路上冒充他人行騙、道德騷擾、詆毀中傷等受害事件不斷增加。漫畫主題喚起了讀者的共鳴,參觀法國日本文化節Ki-oon展區的愛好者們都異口同聲地表示「故事情節與身邊發生的事情、網上目擊的事情如出一轍,甚為相似」。

對法國讀者來說,故事的舞臺已不再是遙遠的國度日本。筒井哲也漫畫中的故事情節是以網路空間中「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為線索展開的,在他身上我們不難感受到其作為解剖現代社會作家的重要性。

裝扮成「新聞男」的筒井哲也與Ki-oon工作人員© Ki-oon

(原文法文,寫於2012年7月)

攝影:勞倫•科菲爾(Laurent Koffel)

(*1) ^ Mase Motorou 漫畫家,1969年生於日本愛知縣。代表作《死亡預告》自2005年到2012年2月在《週刊YOUNG SUNDAY》上連載,隨後又在《Big Comic Spirits》(兩本雜誌均為小學館出版)上連載,2008年拍攝成電影。

(*2) ^ Arai Hideki 漫畫家,1963年生於神奈川縣。代表作除《叛逆之子》(《Big Comic Superior》,小學館,2001-2006年)外,還有《宮本先生》(《Morning》,講談社,1990-1994年)、《The World Is Mine》(《週刊YOUNG SUNDAY》,小學館,1997-2001年)等。

漫畫 法國 YouTube 巴黎 出版 萩尾望都 御宅族 Manga 筒井 哲也 浦澤直樹 法國日本文化節 社交網路 Facebook 網際網路 網路 集英社 預告犯 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