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漫畫的盛典

Bastien Vivès——法國漫畫的未來

文化

2013年7月,以《氯氣的味道》闖入日本漫畫界的法國80後漫畫作家Bastien Vivès。去年在參加「世界漫畫節」首次來日之際,他向我們娓娓而談自己對日本的印象。

Bastien Vivès Bastien Vivès

1984年生於法國巴黎。2006年以Bastien Chanmax之名發行《Poungi(無賴)》,引起人們的關注。2008年的《氯氣的味道》,在第二年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上獲得新人獎。2012年《La Grande Odalisque(大宮女)》(Ruppert&Mulot合著)獲Landerneau獎。受日本漫畫啟示集體製作的《Lastman》第1卷於2013年3月在法國發行,7月,小學館集英社production出版了日語版《氯氣的味道》。

與大友克洋同臺

2012年11月的「世界漫畫節」,Bastien Vivès臨時代替因故無法成行的法國BD(*1)泰斗Régis Loisel,作為嘉賓訪日。當時他還是個在日本尚未發行出版過作品的年輕作家,但這個漫畫節成為向眾人介紹其嶄新畫風的大好機會,引來日本漫畫迷的極大關注。

「雖然我一直很想來日本,但這次是第一次。這個漫畫節,我是從弗雷德(世界漫畫節執行委員長弗雷德里克•圖爾瑪多(Frédéric Toutlemonde))那裏聽說的,本來就計劃要來看看的。後來,事情發展成要我替Régis Loisel出席現場訪談……,最終決定下來是在2週前。無論何時,只要有好事,我都會飛也似的趕去,這就是我的風格。」

——據說後來突然發現自己和大友克洋已經站在了同一個舞臺上。

 「大友的《AKIRA》是我小時候看的第一本面向成人的漫畫,所以印象非常深。大概那時才6歲吧,覺得非常害怕,沒能全部看完。」

——現場訪談怎麼樣?

 「在法國我常被叫去做演講,但一般沒有這麼多觀眾(笑)。這都是大友和浦澤的吸引力吧。不過會場的人們都非常熱心,讓我感到吃驚。在歐州,是不可能讓人對漫畫如此感興趣的。我感到人們都有一種熱情,不由自主地探出身子,像是「非要發現一點什麼」似的,真的感覺非常好。」

——同人漫畫書刊展銷會會場(*2)的同人刊物展臺你都看了嗎?

「繪畫水準都相當高。不過遺憾的是,那些畫都像是在哪裏看到過的那樣,似曾相識,缺乏獨創性。大家都還年輕,這也沒辦法。但展臺如此之多讓我非常吃驚。歐州雖然也有漫畫同人刊物,可沒有如此普及啊。」

「宮崎駿太了不起了」

——你是如何涉足BD世界的呢?

「因為我在動畫學校上學,所以無形中就覺得會從事這類工作。不過我的畫更接近於插圖,不適合於動畫,確實有這樣的問題。此外,為了製作動畫,需要很多人機械性地畫出無數圖畫。與其這樣,我當然更喜歡自由自在地畫插圖了。結束了學校2年的課程,我突然想起不妨拿個BD策劃報告給出版社看看。就這樣,5家大出版社中的一家(Casterman)給了我答覆,說是正在尋覓新人。於是我重新修改計劃,完成了作品……,就這樣,進展得非常順利。」

——在BD上取得成功後,有沒有想過把自己的作品製作成動畫? 

「BD和動畫看似相仿,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工作。要繼續一個工作,就很難應付其他事情,對此我深有體會。目前我認為我自己的表現方式只有BD沒有其他。不過,我在創作BD過程中,受到了動畫的影響。我第一次看宮崎駿的作品時,就感到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具備一種技巧,能將構思轉換成具體形式表現出來,感染所有的觀眾。特別是《崖上的波妞》,是一部回歸到極其簡潔的圖畫和故事情節的名作。雖然他已經年過70,卻依然能以一種清新的感覺不斷創作,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受日本漫畫啟發而創作的「新風格格鬥漫畫」

——你現在在製作什麼作品?

(左)《Lastman》第1巻的護封。開本不同於法國的BD,是A5規格。 (右)選自《Lastman》。將一瞬間的動作分成若干幅畫面來表現,這是日本漫畫的特徵,在以往的BD中,這種手法是沒有的«Lastman» © Casterman 2013 Balak / Sanlaville / Vivès

「«Lastman»這部描寫格鬥的漫畫,在製作方法上融入了日本少年漫畫的特徵,是與動畫學校時的朋友Balak(Yves Bigerel)和Michael Sanlaville共同製作的。我們參考《食夢者》(*3)、谷口JIRO的《冬之動物園》,想到了以原作、作畫、助理的形式分工合作。我主要寫故事,Balak把它們製作成分鏡(設計圖),再由Michael和我繪圖。我們把桌子擺放在同一個房間裏,共同完成作品。」

——其他還有些什麼和BD明顯不同的地方嗎?

將於2013年7月24日在日本發行的《氯氣的味道》(原正人譯,小學館集英社production)

「一週20頁的速度也是製作漫畫的一種方式。這樣一來200頁一本的書一年至少能出三部,讀者要看續集也不用等半年了。」線條簡潔,色彩以黑白為主。故事不是以解說詞形式講述,而是像看電影那樣以富有動感的每一幅畫面來表現。這些都是日本漫畫特有的要素,傳統的BD中是不存在的。不過,圖畫的筆觸沒有日本漫畫的影響。我小時候並沒看過很多日本漫畫,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我是學動畫出身的。除了動畫外,《Lastman》還受到了格鬥遊戲《Street Fighter(快打旋風)》、動作片、連環漫畫等各方面的影響。它既要聚合多種要素,同時又不能流於戲仿,要注重於獨創。」

——雖然你的作品尚未在日本出版,但此次通過對你的了解,想早日一「讀」為快的人肯定很多。

「法國和日本的出版社之間正在進行有關商談(此後,小學館集英社production決定發行《氯氣的味道》——編輯部注)。在日本出書是我夢寐以求之事,非常高興。要是能再次來日本就太好了。我愛好收藏玩具,真希望能去盡興逛逛秋葉原和中野百老匯(位於中野站北口的綜合設施,有很多面向動漫迷的店鋪——譯註)。

攝影:花井智子

(*1) ^ :在以比利時和法國為中心的地區誕生發展起來的連環漫畫。

(*2) ^ :在「世界漫畫節」期間,在同一個會場(東京國際展示場)同時召開了僅限原創作品參展的同人漫畫書刊展銷會「Comitia」。

(*3) ^ :兩個少年按照原著和作畫的分工組成搭檔連載漫畫,這個過程是漫畫行業的真實寫照。 2008-2012年,在《週刊少年Jump》(集英社)上連載。原著和作畫是《死亡筆記本(DEATH NOTE)》的大場鶇與小畑健。

漫畫 法國 書籍 出版 作家 動漫 BD 大友克洋 連環漫畫 世界漫畫節 阿基拉 宮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