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中的傳統美“Cool Traditions”

和紙的世界――紙壽千年

文化

2014年,「日本傳統手抄造紙技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元5至6世紀,造紙術傳入日本。如今,正倉院仍保存著8世紀初製造的用來記載戶籍的國產紙(美濃紙)。在長達1300年的日本紙「和紙」歷史中,造紙技術不斷發展,日本各地製造出各具特色質地的和紙。

融入日本人生活的和紙

長期以來,日本人的生活中都有和紙的身影。

用手抄造紙技術製成的紙觸感柔和,薄卻堅固耐用。古人自然不會對這種珍貴的材料視若無睹。

它們不僅關乎吃穿住等日常生活,還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比如,上漆後製成器皿、塗上蘇子油後製成油紙傘,還將輕而透氣的紙衣當雨衣穿。此外,用它們製成燈籠或紙罩座燈,可用於夜間照明;做成摺扇或團扇,在酷暑季節可用來納涼。

遇上紅白喜事時,系上傳統裝飾紙繩;在神龕前掛起長長的紙幡,雙手合十祈禱;向佛主祈願,在紙上抄寫佛經。此外,還用紙糊的達摩不倒翁、招財貓或紙娃娃來裝飾房間,為生活增色添彩。紙天窗為日式住宅的房間帶來柔和的光線,培養了日本人親近自然與自然共生的感性。這些都依託了和紙的特點--薄而透光,又能自然而然地阻隔外部空氣。

主要用於日本畫創作的「鳥子紙」。用切紙刀切除紙張邊緣後完成

美濃地區(現在的岐阜縣南部——譯注)被認為是日本上乘窗戶紙的產地,據說,「本美濃紙」新糊上窗戶時略泛亞麻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曬,會變得純白漂亮。

過去,江戶(現在的東京——譯注)城裡火災頻發,遇到商店失火,商家會將帳本投入井中免遭燒毀。和紙風乾後便會恢復原狀,墨蹟也不會遇水消失。另外,和紙既不易破損又防蟲耐水。用途廣泛且堅牢的手抄和紙,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張張手工打造

和紙能夠具備這些特點的秘密,在於精選的原料和高超的手抄技術。

先蒸煮楮皮、結香、雁皮等材料,去除表皮後取出纖維並進行打料,將水和黏性黃蜀葵混製成紙漿原料,用抄紙簾把它們從紙漿池中一張一張抄出來。在抄紙簾上讓紙漿和植物長纖維錯綜交織,使製造出的紙張堅韌耐用。

從抄紙簾上取出紙漿膜,一張張堆成紙胚(左);用抄紙簾抄起紙漿,緩慢晃動,製成厚薄均勻的紙張(中);傳統的抄紙工藝是嚴冬季節與冷水打交道的艱苦作業(右)

雖然造紙工序日本全國都是一樣的,但各地水質、風、濕度和溫度等氣候風土不同,因此生產出的和紙各具特色,質感也有差異。據說,過去的和紙鑒定師僅憑看和摸就可以判斷產地。

手抄和紙的製作方法,一般認為是7世紀上半葉從中國傳入日本的。這種造紙術,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原料自身的強度,基本工藝一直延續至今。另一方面,西方傳入的「洋紙」,則使用機器和化學藥劑來提取紙漿,根據紙張用途不同,通過加入添加劑來調整顏色、光滑度和觸感。這樣的造紙法成品率高,適合大量生產,但藥劑破壞了原料纖維,使紙張容易發生劣化。

明治時代初期,伴隨著洋紙的進口,日本人開始把自己生產的紙稱為「和紙」。日本人逐漸養成西式的生活習慣,再加上洋紙價格低廉,使手抄和紙一路走向衰落。

跨越千年的越前和紙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和紙仍頑強地倖存下來。比如,越前的手抄和紙「鳥子紙」,據稱已有千年「壽命」。一撕就破,沾水變皺,遇火則焚燒成灰,這便是人們心目中的紙。要說它延年10個世紀,大概誰讓人不知所云。

江戶時代中期的百科詞典《和漢三才圖會》(1712)中,對「鳥子紙」是這樣描述的:「此紙溫潤,易於書寫,堅韌耐用,可謂『紙王』」。

被譽為「紙王」的鳥子紙,是一種光潤的雁皮紙,堅韌結實,曾供日本朝臣和武士階層使用。

然而「鳥子」這個名字卻很奇妙。讓人感到似乎有什麼緣由……。但實際上,好像只是因為它的顏色近似鳥卵色而得名。後來,這個頗具古風的名字與手抄工藝一起保留了下來。

福井縣今立町大滝是越前和紙的故鄉。沿著山澗清流,分佈著一家家手抄紙作坊,村落的居民自古就以造紙營生。

在岩間平三郎造紙所,筆者參觀了「鳥子紙」的製作過程。在這裡,除了鳥子紙之外,還以楮皮、結香為原料製作其他各種手抄和紙。

長年的搭檔協同配合抄制大張紙。製作大張紙時,在紙與紙之間要墊上一層布以便剝離。抄紙簾很重,需用起重機來操作

在江戶時代,作為「御用紙職」,這裡為將軍家族製作手抄和紙。明治政府發行的紙幣和1955年以前使用的100圓紙幣,用的也是今立町的手抄和紙。

有關人員介紹說,「清澈的軟水和嚴寒的氣候,成就了獨特的越前和紙。只有在和過去一樣的環境中,才能抄出優質和紙」。福井縣是雪國,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的積雪可達1m厚。在這樣的低溫嚴寒中生產的手抄和紙堅韌耐用,品質上乘。用大鍋煮木皮,然後入水清洗,讓纖維變得光潤絲滑,再仔細地除去灰塵。之後將其打散,混入黃蜀葵製成紙漿原料。

除垢作業,去掉木皮纖維中的不純物。熟練工可以準確發現細微的傷痕和色差

原料的除塵處理需要特別仔細。「如果在這道工序上偷懶,就不可能造出好紙」。在水中去除混夾在纖維裡的雜質、樹皮和瑕疵。他們屈身彎腰,整日蹲在水桶前清洗手中的木料纖維。

除垢作業時,一直是這種前屈的姿勢,手一直放在冷水中。員工們充分保暖,以避免腰腿受涼

「嘩啦、嘩啦、嘩啦」……,水聲響徹整個安靜的抄紙作坊。天窗射進來的昏暗光線,將抄紙工們化作剪影畫中的主角,他們腳穿橡皮靴,腰圍橡膠圍裙,卷起袖子,在嚴寒中呼出白霧般氣息,一絲不苟地投入到勞作之中。

兩個抄紙工拿著大型簾紙簾,上下蕩動乳白色紙漿,配合默契,大張紙就這樣一張張抄了出來。

「如果開燈,就看不清楚紙的厚度了。」抄紙作坊裡光線昏暗,抄紙工根據透光程度進行判斷,抄出厚薄均一的紙張。微妙的色調,非自然光線無法準確分辨,抄紙工們依靠的是透過磨砂玻璃映照進來的外部光線。

在嚴寒季節手抄而成的「鳥子紙」。該名字來源於鳥卵的顏色

除了炭爐上的熱水可以溫暖凍僵的雙手之外,沒有其他取暖器具。只有在這種嚴寒環境下,才能製造出優質和紙。

如果是大張紙,1天可製作60至70張。在越前,自古以來,整日站著抄紙都是女人的工作。現在,男人也加入到了抄紙工作中來。在寒冬的冷水中,雙手凍得通紅,隱約冒出熱氣。

「如果不接觸紙,手就會變得乾硬粗糙。」雖然光著手從事嚴寒季節的水中工作很辛苦,但這句話卻傳達出抄紙工的氣魄。正是經過多道精心的手工工序,才使樹皮變成了「紙王」。

手抄和紙的工具 放在簾模上的抄簾

採訪、撰文:陸田幸枝
攝影:大橋弘

標題圖片:嚴寒季節,沒有暖氣也沒有電燈的越前和紙手抄工作間。工作人員根據從窗外射進來的自然光來目測紙張的透光度,用眼睛判斷並抄出厚度均一的纖薄濕紙

文化 和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