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出怪獸哥吉拉的日本「特攝」

怪獸特攝電影和日本的獨特拍攝手法

文化

「特攝影片之神」圓谷英二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拍攝手法:使用比例模型(微型)和怪獸服裝進行拍攝。日本的特攝影片文化深受國內外影迷的喜愛,本文將回顧其歷史,並探索其獨創性和今後的發展潛力。

「特攝影片」在海外備受崇拜

在日本流行文化中,「特攝影片」(在日本指一種大量使用電影特技的影片,專指一些超現實或科幻題材的作品,自成一類——譯註)是一種給觀眾獨特感受的充滿魅力的影片類型。它用比例模型(微型)、「服裝」這些逼真道具,展示出拍攝對象的豐富細節,讓觀眾通過想像力把它們幻化為別的東西,釋放出驚愕的情感,達到一種確切的精神宣洩。

「特攝」這個詞,本來是「特效攝影」的省略用法,現在大致有以下兩個意思。

(1) 把用通常手法很難拍攝的狀況或拍攝對象拍攝而成的技術
(2) 哥吉拉或超人力霸王等運用特效技術拍攝的角色電影類型

關於第一種意思,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數位技術的急速發展和價格的低廉化,CG成為主流,比例模型等傳統特攝技術的運用逐漸減少。至於第二種意思,現在人們認為的「特攝影片」作品大都是假面騎士、超級戰隊系列等真人大小的英雄題材系列片,比例模型特攝技術的運用仍然是很有限的。

哥吉拉系列電影在日本一共製作了28部,10年前,在《哥吉拉 最後戰役(Godzilla: Final Wars)》上映之後就處於暫停狀態。超人力霸王系列雖然一直有著名怪獸和歷代英雄共同出演的新作品推出,但是大規模的破壞城市的鏡頭並不多。

將怪獸和英雄放置在比例模型布景中,使其在視覺上顯得龐大,然後再拍攝怪獸和英雄打得天昏地暗的場景——像這樣道地的「特攝影片」畫面在日本國內已經幾乎見不到了。反倒是國外正在興起一股「特攝影片崇拜」的風潮。2013年美國製作了描寫巨大機器人和怪獸搏鬥的電影《環太平洋(Pacific Rim)》,今年5月分,好萊塢(Hollywood)新作《哥吉拉(GODZILLA)》已經在世界各國火熱上映,大受歡迎(日本公映是在7月25日)。這些都是日本曾經最擅長拍攝的「巨大怪獸發怒發狂,威脅人類生存空間」的影像,現在美國又斥巨資用CG重現出來了。為了理解這種國內外的巨大反差,我想在這裏談一談日本特攝影片的文化定位。

美國電影《哥吉拉(GODZILLA)》(愛德華[Gareth Edwards]導演)7月25日(五)公映
(C) 2014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 LEGENDARY PICTURES PRODUCTIONS LLC

「特攝影片」與「卡通動畫片」共同成長的時代

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昭和中期(1954-70年),特攝導演圓谷英二創作的特攝電影在世界範圍內廣受好評,大量輸出國外。那些後來成長為影像創作者的各國的孩子們從他的作品中獲得了感動和激勵。

從1954年第一部《哥吉拉》上映到1970年圓谷英二去世這段時期,可以說是最初的特攝電影黃金期。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特攝影片」在兒童影像文化中都是和「卡通動畫片」擁有同等的地位,兩者互相影響,共同發展。

然而,時至今日,在日本文化廳「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展」的分類裏,有「動畫(Animation)」這個種類,卻沒有「特攝影片」這個種類。愛好者之間也出現了斷層。可是,既然國外已經準確地把握了兩種文化的密切關係和特點,那麼我們就有必要趁這個機會再重新確認一下兩者的關係。

現在「日本的卡通動畫片」有了一個日本式的省略語「Anime」,已經為全世界所熟知和喜愛。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在1963年通過自己所創建的蟲製作公司(Mushi Production),將《原子小金剛》拍成了系列卡通動畫電視劇,這件事可以說是日本卡通動畫片成長的一個契機。它和歐美國家的全動作卡通(Full animation)不同,為了表現「省略和誇張」的效果,多用靜止畫,減少1秒內使用繪畫的張數等。運用這些獨特的匠心和構思,手塚治虫開發出了手塚風格的有限動畫(Limited animation),實現了「每週播放30分鐘電視節目」。

同樣的,「特攝」這個詞和它的本意——側重指技術的「Visual Effects」相比,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含義,人們漸漸地開始用「Tokusatsu」這個說法來稱呼「特攝」了。由於日本是個島國,資源有限,因此很擅長將海外傳來的技術和文化用日本的方式重新闡釋,改造成靈活的、易於操作的小型、高效的東西,再重新向世界輸出。這一點,在「卡通動畫」和「特攝」上也是一樣。

有別於海外的日本哥吉拉誕生思路

「特攝影片」中運用的「匠心」都體現在什麼地方呢?特攝影片的始祖《哥吉拉》是1954年東寶株式會社製作的電影,上映後獲得了巨大成功。從策劃到公映只花費了半年時間,擔任特攝的圓谷英二為了能在短期內完成拍攝,不得不放棄20世紀30年代以來國外在拍攝巨型生物時的慣例手法——定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取而代之的是這樣的拍攝手法:「讓身穿哥吉拉怪獸服裝的演員,在用比例模型布置的城市風景中進行演出」。

1954年圓谷英二導演作品《哥吉拉》,以《哥吉拉60週年紀念數位重刻版》的形式再次王者歸來,正在公映。這讓新老影迷十分欣喜 (c)TOHO CO.,LTD.

人們擔心「(這樣的製作)會不會顯得太庸俗?」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超過100kg重的哥吉拉怪獸服裝看上去重量感十足,粗糙堅硬的樹脂表皮也充滿了豐富的質感。如果需要表現張嘴等面部表情,就使用被稱作「吉尼奧爾(Guignol)」的小型手動式哥吉拉,如果要拍攝怪物踩踏高樓林立的街道的場景,就使用只有下半身的哥吉拉。分門別類,物盡其用,這樣的靈活區分使用起到了加深、誇大印象的作用,哥吉拉狂暴的一舉一動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逼真感,「簡直就像活的一樣」。

《哥吉拉60週年紀念數位重刻版》中的一個場景
(c)TOHO CO.,LTD.

用「光學合成(Optical compositing)」手法對底片進行加工,將特攝舞臺上的哥吉拉和實景拍攝中的難民合成一體,這樣就把觀眾帶入了電影的世界裏。在哥吉拉口中噴出高溫火焰的鏡頭中,背鰭上的光芒和火焰是採用動畫白描手法畫出來的,帶給觀眾的感覺不僅僅是「恐龍變大了」,成功地誇大了怪物的存在感,同時也給人們帶來恐懼感。

在國外,「恐龍的復活」、「野生動物巨型化」是電影的主流,較多傾向於現實主義風格。與此相對,日本的怪獸哥吉拉則更多展現發光、放射光線等「科學方面的超能力」,這一點也是與國外怪獸電影大相異趣之處。用「看上去像實物」的怪獸服裝和比例模型來再現怪獸活動的幻想世界,再利用多種特攝技術的組合以及構圖技巧,同時進行,用心演出,便營造出了強大的特攝效果。這種「真實但卻並非實物」的反差成為刺激觀眾想像力的催化劑,反而產生出比看到實物還要強烈的驚愕感覺。這就是日本「特攝」的理念,也是其魅力所在。

在電視螢幕上發展起來的特攝影片文化

由於《哥吉拉》大獲成功,第二年又製作了續集《哥吉拉的逆襲》,圓谷英二也有了一個職務名:特攝導演。「特攝之神」圓谷英二成了孩子們崇拜的目標,人們又多了一個觀影新樂趣:去電影院觀看「特攝手法呈現的奇觀」,看看「哥吉拉這個特攝大怪物」。

片中的怪獸形象也越來越豐富了。有在空中高速飛行的類似於翼龍的拉頓(Rodan),來自南海孤島的巨大青蟲在東京鐵塔上做繭孵化成的巨型蛾子——摩斯拉(Mothra),長著三個頭和巨型翅膀的金色巨龍——王者基多拉(King Ghidorah)。除了怪獸之外,影片的題材也變得豐富起來,例如人類對全面核戰的恐懼,可以變形為氣體和液體的人類等,特攝技術也隨之進一步發展,其它電影公司也紛紛涉足,「特攝電影」成長為一大電影類型。

而且,特攝開始從電影界向以影像媒介為中心的電視界進軍。《原子小金剛》製作完成後過了3年,1966年,「特攝之神」圓谷英二創立了圓谷特技製作公司,開始製作幻想特攝系列電視劇《超異象之謎(Ultra Q)》。此片播出後獲得了爆炸性的巨大成功,顛覆了之前的固有觀念,即「考慮到預算和時間,在電視界用真正的特攝手法製作怪獸節目是不可能的」。由此,「怪獸熱」迅速升溫,各個製作公司紛紛開始製作電視特攝節目。

「特攝之神」向電視界挑戰,打開了突破口,使特攝影片在電視界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這個過程,與《原子小金剛》的案例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且哥吉拉和小金剛都與「原子能」有著密切的關聯,和「科學技術的時代」密切相關。卡通動畫文化和特攝文化在經濟高速成長期蓮開並蒂,同時發展,最終成長為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日本影像文化。

日本「技術立國」的特質,在影像的世界裏也展露無遺。

超人力霸王開創的新模式

《超異象之謎》大獲成功後,又過了半年,其續集《超人力霸王》開始在電視上播放。為了打敗每週出現的新怪獸,必須要有一個英雄。於是,一個嶄新的節目類型誕生了——「負責對付怪獸的專業小組的一員變身為巨型外星人英雄」。

正義超人超人力霸王的外形設計,讓人聯想到火箭和機器人。這同時也是支撐起整個經濟高速成長時代的「科學技術」的象徵。超人力霸王身體上的金屬銀色象徵著「科學」,紅色的線條則象徵著「人性」,他的外觀便是將兩者融合的視覺體現。這也是我們不應忽視的一點。

超人力霸王誕生後,兒童電視節目確立了「每週出現一個新怪物,由英雄把怪物打敗」的模式,並且成了慣例。1972年年底推出了機器人卡通動畫片《無敵鐵金剛》。主角用乘坐物與巨大機器人合體,操縱機器人打敗機器怪獸,這樣的主題實際上也是繼承發展了超人力霸王的模式。20世紀70年代「巨大機器人卡通動畫片」紛紛登場,到1979年,誕生了最受歡迎的作品《機動戰士鋼彈》。

再後來,在1995年,電視動畫片《新世紀福音戰士》登場,再次大受歡迎。這部卡通動畫片設定的模式是,裝備了「無敵鐵金剛」型盔甲的人類乘坐在「超人力霸王」型的巨人體內進行操作。也就是說,想要通過「特攝影片英雄和巨大機器人的融合」,來做一場文化上的全面清算。

像這樣,由哥吉拉開始的特攝影片文化對日本的卡通動畫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量眾多的動畫形象連鎖反應似的相繼被創造出來,整體都獲得了進化。而另一方面,「運用想像力將比例模型等看作實物」的拍攝手法則由於CG技術的發達而走向衰落。

然而,只要我們重新檢視「卡通動畫片和特攝影片」的關係及其發展歷程,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只有日本才有可能實現的新的突破口。日本「特攝影片」帶來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影像方面的驚奇體驗。新時代的創作者們通過學習特攝影片的創造力,可以從那些曾經名震世界的眾多獨特拍攝手法中獲得靈感,應該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

如今,全世界都對日本的創造肅然起敬,這難道不正是重新審視「特攝影片真正價值」,開拓「日本特色影像」的絕佳時機嗎?

(寫於2014年6月16日)

 

 

 

特攝影片 GODZILLA 圓谷英二 比例模型 微型模型 超人力霸王 哥吉拉 怪獸 新世紀福音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