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禪宗的世界

賈伯斯與禪修:令全世界矚目的禪宗實踐效果

文化

「禪宗」正受到世界的重新認識。它不再是人們對東方神秘主義的文化憧憬,而是開始注意到其中的實踐效果。這裏我們將藉史蒂夫‧賈伯斯的視角,以系列的形式講述禪宗、冥想及正念的現狀。

賈伯斯與禪僧的偶遇

2011年10月5日,一位天才與世長辭。其多年的競爭對手、美國微軟公司的蓋茲(Bill Gates)表達了對他離世的惋惜之情:「像他這樣有深遠影響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極為罕見。我們的後代仍將會感受到他的影響。」

他就是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其蓋世之才留給後世的「深遠影響」不僅限於iPod或iPhone。

賈伯斯去世後,指導這位天才創造者修禪的乙川弘文(1938~2002年)迅速走紅,各雜誌爭相刊登關於他的特集報道。乙川祖籍新潟縣,為曹洞宗僧侶。人們認為,賈伯斯在自己的產品中極力排除不必要的元素,極盡簡約之能事,便是受禪修的影響。牛仔褲配「三宅一生」的黑色高領套頭衫,這身裝扮不也是簡約與功能性兼備的賈伯斯式工作服嗎?!

沒有宗教色彩的「正念」

原本就熱衷於新潮與時尚的IT企業受到「賈伯斯修禪」的啟發,紛紛開始將禪修納入員工減壓養生計劃中。這些才智卓越,成天淹沒在大量資訊中的精英們從禪宗的「正念」冥想中去尋找發現駕馭資訊和自身的方法。這一潮流遍及Google、英特爾、IBM、Facebook乃至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農業部。

受賈伯斯的影響,禪宗猶如改頭換面,以一種時尚的面孔令人為之耳目一新。它褪去宗教色彩,以「正念」之名在歐美波及開來。在奧姆真理教的陰影尚未散盡的禪宗之本家日本,這股新禪宗的浪潮雖有遲到一步之感,卻也在蜿蜒起伏地拍岸而來。

將禪宗介紹到美國的「兩位鈴木」

賈伯斯究竟是怎麼對禪宗發生興趣的呢?對賈伯斯而言的禪究竟是什麼呢?

鈴木大拙將禪宗以「ZEN(「禪」的日語讀音——譯註)」為世人認知

禪宗起源於印度南部,是大乘佛教宗派之一,後以遠渡中國的達磨為祖師,有曹洞宗和臨濟宗等宗派,簡稱「禪」,基本修行形式是打坐。禪宗在中國明代衰落,鎌倉時代東渡中國的僧人道遠(1200~1253年)將禪宗帶入日本,室町時代在幕府的庇護下得到發展。明治時代以後,「日本禪宗」傳播到世界各地。

據說將禪宗傳入美國的是「兩位鈴木」,即鈴木大拙(1870~1966年)和鈴木俊隆(1905~1971年)。大拙專心從事演講和英語寫作活動,而俊隆則與美國人一道打坐。令賈伯斯熱衷於禪修的入門書籍《禪者的初心》(Samgha新書)是俊隆的作品。

賈伯斯出生後不久就被他人收做養子。他從年輕時起就潛心於自己的精神世界,19歲那年從大學退學,踏上了為時一個月的印度流浪之旅,這在當時可謂嬉皮的入門儀式。賈伯斯在讀了靈性經典《活在當下(Be Here Now)》(Ram Dass著)後,便開始將俊隆的書作為自己的精神依托。

30年師從一位背離傳統的禪僧

賈伯斯從個人的角度而言,與俊隆似乎並不「情投意合」,而應俊隆之邀而來到美國舊金山禪堂的乙川,卻在30年裏一直被他視為尊師。乙川不曾剃度,經歷了兩次婚姻及同居生活,縱酒無度,揮霍錢財。賈伯斯對這位與僧侶形象相去甚遠的禪師「一往情深」。對於赤足行走在大學校園裏,還拒絕淋浴、在打工的地方被安排孤零零地上夜班的賈伯斯來講,在私生活和精神世界都自由灑脫的乙川或許魅力十足。

被賈伯斯尊為精神之師的乙川弘文(圖片提供:Nicolas Schossleitner)

賈伯斯將自己多套豪宅中的一套贈與乙川,兩人幾乎每天泡在一起,但遺憾的是我們無從知曉他們之間究竟進行了怎樣的問答。乙川64歲那年,在瑞士為救助掉進池水中的5歲的二女兒,自己也溺水身亡。突如其來的噩耗給賈伯斯帶來的打擊是難以估量的。

禪修,市場行銷的終極手法

當你乘坐江之島電車來到鎌倉的稻村崎,會彷彿感到投身進入了悠緩流淌的時光之中。一法庵的住持山下良道以這裏為據點,在世界各國進行冥想指導,如今他已成為領引日本佛教界的帶頭人之一。山下曾經到美國布教,他向筆者講述了禪宗對賈伯斯的影響。

一法庵住持山下良道

「賈伯斯從不做市場行銷,而是試圖通過禪修深入內心,透徹地了解自己真正的願望。由於生產的是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所以它們具有打動對方心靈深處的力量。洞悉自己心中的渴望,這才是他的終極市場調查吧。」

2005年,賈伯斯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次著名演講,他說:「我每天早晨都會照著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去做你今天要做的事情嗎?』每當答案連續多天都是『不』時,我知道自己必須有所改變了。」

山下繼續道:「每天詢問自己,告訴自己必須要做當下真正想做的事。一般來講,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也很難做到。因為察言觀色,選擇大家都喜歡的生活方式會很輕鬆。可賈伯斯卻非如此。他試圖深入自己的本心,以求保持一個與平時不同的視角去看待事物。為此,他選擇了禪修。」

山下力求把從歐美「再進口」的「正念」重新注入日本的禪宗,促進日本佛教界的新生和變革。

觀察呼吸和身體的感覺

「正念(mindfulness)」一詞,是斯里蘭卡和緬甸佛教經典中使用的巴利語「sati」的譯詞。「sati」意為對「當下、此處」的覺察。既非過去,也非未來,而是覺照活在當下的自己,可以說它從佛教式的冥想或上座部佛教的冥想中剔除了宗教色彩。這種「正念」冥想已有成為一大熱潮之兆頭,其特點是消除了宗教色彩,也不必像打坐那樣盤起雙腿。5分鐘也好,10分鐘也好,只需要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呼吸和身體的細微感覺。重要的不是做出反應,只是覺知。

由於不必穿宗教服,正念冥想用於公司員工培訓也不困難,醫院還用它作為憂鬱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報告稱,英國的有些學校嘗試了這種正念冥想之後,校園欺凌現象減少了。智慧手機也開發出各種app,只要設好定時器,鐘聲會按時響起,螢幕上還會顯示出「現在全世界和你一起冥想的有6,835人」之類的提示。9月,iPhone的新一代操作系統iOS10在「健康」app中,除了以往的累計活動量、營養和睡眠之外,還添加了「正念」選項。

日本正念學會理事小西喜朗從4年前開始每月在東京主辦兩次正念實踐會,還定期去少年輔育院進行冥想指導,他強調了禪宗從根本上對正念冥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是出於功能方面的考慮而開始學習正念冥想的。這在剛開始是可以的,但正念冥想原本更加深奧。這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會。」

治愈「骨折」,成為世界最強

由於瑜伽的普及,冥想在日本曾出現過擴展之勢,卻因奧姆真理教的恐怖襲擊事件而被蒙上了一層可疑的面紗。正念冥想能否將這種負面印象從人們心中抹去呢?

對此山下表示:「正念從一開始就是以『骨折』的狀態進入日本的。不過,『骨折』治癒後,日本的正念將會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

採訪、撰文:小山哲哉
插圖:井塚剛

宗教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