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型网络媒体”的课题和《赫芬顿邮报》的两难窘境

政治外交 社会

上一篇拙稿中探讨了网络竞选活动在日本解禁后所面临的课题。文章最后指出,有关信息在由政治家(包括候选人)传至选民的过程中,网络媒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网络上时时刻刻都在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而它们往往又在转瞬间被埋没,选民们要收集这些信息也变得非常困难。

选民必须对相关的政策、论点进行整理以便为投票做出判断,无疑,对那些提供多样化的见解,具有新闻报道性质的网络媒体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提高了。(本文暂且将这种网络媒体称作“报道型网络媒体”。另外,这里说的“报道型网络媒体”,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投稿的平台,而是指以运营者为主体参与内容制作的媒体。)

但是在日本,由某一企业或组织去创建、发展、运营“报道型网络媒体”,不得不说其所处的环境是十分严峻的。本文想首先就此作一考察。

一大难题——制作优质内容和确保收益

日本的企业、团体创办的报道型网络媒体面临怎样的课题呢?大致来说有二点。第一,是优质内容的制作(以及确保相关人才)。制作具有独创性的网络内容,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具备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在某家媒体就职后,按日本的一般职业惯例,他们会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媒体间的人才的流动性相当低(在报纸发行量下降的今天依然如此)。

而且,电视台、报社这类传统媒体行业的工资标准相对较高,网络媒体运营公司很难用同等的工资标准确保人才。另外,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它们既没有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培训年轻人才的制度也不够健全。

第二,是收益问题。现在,大多数网络媒体的模式,都是让读者免费阅览新闻报道,靠刊载广告获取收益。这种模式,广告的点击数、浏览量成为举足轻重的评价标准,特别是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新闻报道类媒体,往往因浏览量有限而陷入困境。这也是依赖于广告收入的媒体以及广告行业整体的问题,而仅靠优质的内容和读者的存在来确保收益,短期内是很难办到的。另外,近年出现了大报社对网络新闻采取收费阅览的方式,但这也是因为有报纸的订阅费、广告收入基础才能做到的,让专业网络媒体仿效同样的方法则相当困难。“nikoniko直播”因在网上现场转播去年12月众议院大选以及本月为参议院选举而举办的各政党领导辩论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新闻报道类节目,也是因为有包括娱乐类在内的所有类别内容的会员收视费做基础,才有可能维持运营。现状就是如此。

最近,人们也在探索社会投资回报(SROI,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将影响力、社会价值换算成货币价值,是一种从投资中获益的数值化尝试)这类新的指标以及欧美常见的以捐助维持运营的可能性。但是,像美国的“ProPublica”(*1) 那样,非营利机构以捐助为基础运营报道型网络媒体的尝试,在日本还非常罕见。

只有制作出优质内容才能吸引顾客,提高收益,同时可以确保人才并为内容制作进行再投资,因此,以上的两个课题犹如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如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各家公司都处在不断摸索阶段。许多网络媒体敢于放弃原始新闻来源,倾注全力提供以评论报道为中心的内容上,并在如何低成本提供这些内容(报道)上煞费苦心。我们创设运营的“BLOGOS”也是如此,汇总博客文章的聚合型网络媒体,刊载的文章均来自个人的博客。其特点是,依据浏览量向博主(博客的撰写人)支付报酬,并具有刊载于大规模网站后能够提高扩散力的好处。

进军日本——《赫芬顿邮报》的两难窘境

不仅是“BLOGOS”,日本的报道型网络媒体围绕撰写人都作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工作。上述的“nikoniko直播”,本来吸引用户的魅力在于可以随意上传视频,在此基础上与文章配套,且提供称作“blomaga”的收费浏览服务,是一种近似于网络通讯期刊的商业运营模式,旗下有许多以网络为中心从事活动的论客。另外,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 Japan”中的“Yahoo!新闻 个人”,为与雅虎签约的个人用户提供服务,让他们可以随意在网站内投稿,从今年春天开始,其中的部分内容也实施了收费浏览方式,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加强对撰稿人的金钱援助。我们的“BLOGOS”也设有表彰制度等,正在摸索如何更好地为撰稿人提供援助。

在这种形势下,《赫芬顿邮报》日本版于5月7日创刊。总编松浦茂树说,新闻报道的评论栏内容,经过了编辑部严格筛选,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新的言论空间。如果说即便不写稿件,但在评论栏中发表意见的读者也是广义上的撰写人,那么如何保持他们投稿的积极性呢?可以认为,在世界各国开设了当地版的《赫芬顿邮报》,正是因为具备了网站知名度带来的强大传播力,才成功地确保了名家高手甘愿无偿供稿的意欲。

但也有人指出,美国本土版《赫芬顿邮报》正从政治、经济及新闻性领域向娱乐、绯闻传言等比较轻松的话题转变。即便是为了酬谢撰稿人,也要提高收益,那么在广告的力学作用下,往往也要染手世俗的话题,与提供有益于社会的公共言论平台这一初衷背道而驰,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另一方面,如果实行收费浏览,那么对“买方”的读者来说,则困难增加,浏览量会随之下降,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收益的提高。如何运营需要在这种状态下做出判断。

如何发掘和援助“撰写人”

如果个人运营网站,以上所述的内容与资金筹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实际上有些新闻工作者通过网络期刊、电子书籍等网上出版来筹集资金,用于雇用人才和采访活动,在扩大活动规模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大多是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在事业上获得了相当成就的人士,那种迄今不大为人所知的撰稿人通过网络被“发掘”,得到援助并为世人认知的例子是很少的。 对“发掘”撰稿人最为积极活跃的至今仍是出版社,但我觉得报道型网络媒体有必要主动地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通过授予文学奖、论坛奖及频繁地在出版物上登载,编辑人员为撰写人“助跑”这种出版社的模式中,或许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赫芬顿邮报》日本版目前看来是将重心放在政治、经济及新闻性领域,而撰写人与“Yahoo!新闻 个人”、“BLOGOS”等重复的情况也不少。作为网站最大特点的评论栏,也是在先有了撰写人的文章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评论,并得以创造出言论空间的。《赫芬顿邮报》如何发掘撰写人,非常令人瞩目,包括我们“BLOGOS”在内,报道型网络媒体应该以何种形式援助撰写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媒体、读者、撰写人“三方受益”

日本商人之间从18世纪以来一直提倡的理念中,有一项叫做“三方受益”,即一桩买卖不仅仅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还必须为“社会”带来某种好处。新闻报道机关本来就要求具备公共性,这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围绕报道型网络媒体的现状,“卖方”(媒体)和“买方” (读者)自不待言,在运营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上提供内容的“撰写人”的利益,不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那么面向五年、十年后的网站的长期运营,就会失去稳定的保证(也以此自戒)。

在下一篇文章中,将就本文未能详细阐述的“确保优质内容”问题,联系网络竞选活动,从议题设定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 一家总部设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的非盈利性公司,自称为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新闻编辑部,为公众利益进行调查报道

政治 选举 互联网 大谷广太 Otani Kota 网络竞选 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