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金钱,中国的金钱(下)

文化

<续上篇>

“Change Money?”

1985年前后,我在中国的外资饭店和友谊商店(当时只为外国人提供服务的百货商店)门口经常能看到模样奇怪可疑的人,他们一见到外国人就问:“Change Money(换钱吗)?”这些人就是所谓“换汇黄牛”。

当时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市民使用的人民币,另一种是主要由外国人使用的“外汇券”。前者由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后者由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发行。这两种货币面值虽然相同,但后者可用来兑换外汇,购买用人民币买不到的外国商品(外国商品在外资饭店和友谊商店出售)。由此出现了1元外汇券兑换1.5~1.8元人民币的非法汇率,为那些“换汇黄牛”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然,在黑市换钱属于违法行为,我多次听说采用这种方式换钱的外国人被政府部门揭发。所以我们始终要铭记“贪婪令你自毁一生”这样的警句。

人民币贬值带来的“上海梦”

1985年我听到这样的传闻:“中国将借1997年香港回归之机,使人民币和港币价值相同。” 当时1元港币大致相当于0.4元人民币,竟然要在12年内实现同等价值。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废除外汇券,继而使人民币照准港币的价值大幅贬值。然而,如此大幅贬值,必然会招致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因此人们普遍预测,这只是难以办到的愿望而已。

然而,现实却与预测恰恰相反。人民币持续缓慢贬值,1994年1月,中国政府一次性让人民币大幅贬值50%以上。由于美国对此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因此国际社会的反响并不强烈,结果人民币币值与港币几近持平(外汇券于1995年废除)。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由此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增长。

在此介绍经济急剧增长的一个侧面,供各位读者参考。1996年3月,上海市内行驶的出租车,很多都是破旧车辆,木制底板开裂,可以看到路面。1997年以后,由于外资汽车厂商运营体制完备,出租车陆续换成了光鲜的新车。当地有一位在路旁摆摊做生意的中年裁缝,当初只是勉强接几个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的订单,但因其手艺好、时尚品味高而深受好评,几年后不仅购置了私车,还雇用了几名员工,实在是“上海梦”现象的典型一例。

中国各地富于创业精神的人们在这一经济发展时期里,必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否则,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在短时间内肯定很难成为如此的经济大国。当时的人们也正是如此,他们坚信“明天会更好”,满怀希望地阔步前进。

在文具店可买到验钞机

30年前我在银行工作,有一天和交易方的部长闲聊时谈到下面的内容。

“你听说过‘super K’或者‘super note’吗?”

“什么意思?”

“指的是100美元的假钞。实际上不只是美元,人民币好像也有假的。”

“真有的话可就麻烦了。这么说,我用100元钱买东西时,店员确实是在一台什么机器的灯光下核实纸币的真伪呢。假币有那么多吗?”

“我也不太清楚。给你留个作业,去买一台验钞机来。”

虽说是闲谈,但因为是交易方布置的有趣的“作业”,所以我还是向熟人和部下打听情况,到南京路上四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出乎意料的是,那是一家出售文具和各类纸张的极为普通的文具店。包装盒上的说明显示,鉴别纸币真伪有5个要点,我还真不知道这些。验钞机在市内的文具店很容易就可以买到,这说明假钞大概在社会上很常见。最近,LED(发光二极管)紫外线灯这种廉价的鉴别器也可以买到了。与此同时,假钞问题也愈发严重,从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也赫然发现了假钞(数字编号全部相同)。

中国淘汰现金符合时代要求

中国利用智能手机结账等形式的无现金化迅猛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正是假钞的猖獗。而且中国的纸币,纸质也谈不上高档,拿出如同用旧的抹布一样又破又脏的纸币来,对方也不愿意收,所以也难怪支付现金越来越不受欢迎。随着现金从市面上消失,现在大多都是留有交易记录的无现金结账方式,这样还可以预防洗钱等犯罪行为,实为可喜可贺之事。纸币的时代大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吧。

标题图片:PIXTA

中国 金钱 钞票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