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的潮流

高达40年:被一代又一代人喜爱的经典动画

文化

1979年荧屏开播,今年已经40岁的《机动战士高达》,作为给机甲动画带来变革的里程碑式作品经久不衰,如今依然人气坚挺。

今年是《机动战士高达》开播40年周年,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年这次与过去的周年纪念截然不同,除了给高达庆生之外,还有很多与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生活广泛结合的活动。其中“G-SATELLITE飞向宇宙”项目是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东京大学携手合作,从宇宙中发来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应援信息,此举作为将高达所展现的“宇宙时代的愿景”反馈到现实世界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眼球。从这里能感受到这些产业和学界相关人士对高达的热忱,他们都是以高达为精神食粮而养成了未来观并长大成人、做出实际成绩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高达四十载春秋的厚重。

“G-SATELLITE 飞向宇宙”项目记者见面会的最后,富野由悠季导演(左三)等人高举拳头,鼓舞士气。2019年5月15日,东京都千代田区(时事社)
“G-SATELLITE 飞向宇宙”项目记者见面会的最后,富野由悠季导演(左三)等人高举拳头,鼓舞士气。2019年5月15日,东京都千代田区(时事社)

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机动战士高达》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这里让我们回到第一部高达的原点来探索一下其本质。

动画粉丝的成长与成熟

日本商业动画片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也依然在进化中。促使其发展的一个巨大契机就是《机动战士高达》。

动画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儿”。即便是1963年30分钟的TV动画《铁臂阿童木》大热,动画制作开始了稳定的量产之后,大众也依然是这样的看法。颠覆大众这一观念的是1974年的TV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虽然播出时收视率并不理想,但1977年上映的重制剧场版却掀起热潮,受众人群已经长大成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一事也受到媒体报道。至此开启了新的时代——要求动画作品内容丰富,经得起多次重刷。

以往日本很多动画片都是漫画的动画版,不过1978年月刊杂志《Animage》创刊后,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杂志专业性极高的报道让一直以来认为“是漫画家的助手们在制作动画片”的大众了解到了,其实是“有专门制作动画片的公司,动画片是这些公司的专业创作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晶”。其结果就是让更多的动画粉丝知道了,在动画片的世界,有着与漫画迥然不同的影像创作流程和技法。然后,大众才慢慢知道了,存在一大批立志创作原创作品的动画人,他们有独立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人物角色和故事。就在粉丝追问“有没有更好的作品?”,对好作品的期待不断高涨的时候,1979年,《机动战士高达》闪亮登场了。它来得正是时候。

这部作品是完全原创的动画片,没有原作漫画或小说。原作兼总导演是富野由悠季,负责人物设定和动画导演的是安彦良和,机甲设定是大河原邦男,主创都是动画人。因此,这部动画给了观众“只能从动画影像中获得的兴奋感和未知故事带来的惊喜”,粉丝为之疯狂。构思巧妙的厚重的世界观和故事,让观众不得不费尽心思解读,但包括这种晦涩和隐喻在内,整部作品都让粉丝收获了快乐。

助推这股热潮的是当时正处于普及扩大期的家用录像机。它让观众能够多次重刷动画,去挖掘第一次观看时忽略或没理解的伏笔和细节,也让观众能够将喜欢的动画片推荐给朋友。这算是80年代中期“视频软件销售时代”的先驱吧。即使从这个意义来说,《机动战士高达》也算是一部符合时代节点特色的具有象征性的动画作品了。

基于真实世界观的机甲动画

史无前例的厚重作品创作的核心人物,自然非富野由悠季导演莫属。从零开始构筑世界观和故事,将创作者的成果巧妙融合,最后凝结为一部作品展现出来。从2019年6月起举办的美术馆主导的展会“富野由悠季的世界”(福冈市美术馆等)海量的物料,也能多少窥见到这个创作过程。本来《机动战士高达》是为了促销主角机甲的合金玩具而衍生的作品。因此,“只要玩具能卖得好就行”的理念就给了故事极高的自由度。富野导演将这一绝佳机会看作是一个“发挥作家性的平台”并将之发挥到了极致。

富野由悠季导演(时事)
富野由悠季导演(时事)

最初是从“用现实主义分解和再定义以往的机甲动画”的思路切入的。是一种“再发明”。创意的原点是“想要让全长20米级别的人型机甲设定成立,它就必须是投入巨资的兵器”。以往机甲动画的套路大多是谜之敌对势力(多数是外星人)来攻击地球,然后人类用科学家悄悄准备好的合体机甲迎敌......富野导演对此表示质疑。

既然有战争,那敌我双方就都是人类。为了展现出与过去机甲动画的不同,他把巨大的人型兵器称为“Mobile Suit(机动战士)”。Suit是Space Utility Instruments Tactical 的缩写,意思为战术泛用宇宙机动机械。从质量来看,按理说应该是用在宇宙空间的。从现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机动战士能够派上用场的地方也仅限于地球和月球一带。考虑到“宇宙VS地球”的这种战争的对立图,于是就采用了美国G·K· 奥尼尔博士(Gerard K.O'Neil)提出的、可行性较高的未来构造物“Space Colony(宇宙殖民地)”作为故事的舞台。

高达的世界观就是在这种浓厚现实色彩的“联想”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因此观众会从影像中获得“可信的强烈真实感”。

在杀伐硝烟中描写的希望的星星之火

这部作品长寿的秘诀在于“高达的历史感”。除了“从宏大的时间和空间中截取一部分展示给观众看”的“叙事诗般的视角”,还有将宇宙移民者时代的“宇宙世纪(Universal Century:UC)”设定为“新历法”的操作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于是作品完结之后,也能够继续编写“宇宙世纪年表”。在动画播出后大卖的周边“高达塑料模型”和年表的协同效应下,“作品里没有描述的世界”也开始扩大了边界。不同于合金玩具,塑料模型是一种可以通过涂装和改造,创造出“用户原创性”的素材。并且还出了漫画、小说版的原创故事,然后这些集体智慧补充的细节都在“一年战争”(吉翁公国(*1)为谋求独立而向地球联邦政府发起的独立战争)中体现了出来。

2015年,“高达模型”诞生35周年纪念活动中出售的“HGUC1/144比例RX-78-2高达”。万代提供(时事)
2015年,“高达模型”诞生35周年纪念活动中出售的“HGUC1/144比例RX-78-2高达”。万代提供(时事)

“高达世界”可以进一步扩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原创作品才有的自由度。有原作的动画片大家普遍不接受“魔改”,但如果是原创作品的话,对于没有描写的部分,大家就可以自由地展开想象,因此粉丝也能够积极参与到作品世界中去。于是大家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观众来欣赏作品,还出现了很多人努力地想把高达描绘的东西作为食粮来改变三次元世界。文章开头的那个项目就是一个例子。此外,无论添加什么设定也不会动摇根本的“故事强韧度”也是高达被一代又一代人喜欢的决定性因素。主人公阿姆罗·雷是个十多岁的青涩少年,面对战争带来的压倒性的暴力和成人社会各种不讲理的行为,他的心情非常复杂,时不时就会爆发一次。同时,在战斗中不断找到无可替代的“小伙伴”......

这个具有普遍性的少年的成长故事,最终发展到“进军宇宙的人类的进化”这种“New type(*2)论”上。将宇宙这种接近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性掌握在手的人类,最终或许能为战争时代拉下帷幕,达成相互理解。这种微小的“希望”在故事的最后展现了出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只要人的本质不变,这种“无法相互理解”的“绝望”就理应存在。然而,只需要人的认识发生一丁点改变,或许就能离“希望”越来越近了。这种“愿望”,在以机动战士的战斗为中心所描写的杀伐战争中,像星星之火一样闪耀着点点光芒。

《机动战士高达》的片尾曲《永远的阿姆罗》的一幕 ©SOTSU・SUNRISE
《机动战士高达》的片尾曲《永远的阿姆罗》的一幕 ©SOTSU・SUNRISE

《机动战士高达》,聚焦了一群被卷入未来战争的少男少女,用纪录片的笔触来描绘充满亲近感的青春群像剧。但是它并未止步于此,通过战争展现“改变现状的力量”,从而反衬出人类的可能性,给人一种向上的希望,这才是高达最大的魅力。正因为有了这些元素的支撑,高达才能经久不衰。大概如此严谨的结构正是高达独一无二、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吧。

标题图片:第2集《高达破坏命令》中高达用激光剑阻击夏亚专用扎古II的一幕 ©SOTSU・SUNRISE

(*1) ^ 《高达系列》里出现的虚构国家。在《机动战士高达》中,作为主人公阿姆罗·雷所属的地球联邦军的敌对势力登场。

(*2) ^ 指的是适应宇宙空间的生存环境,获得了特异能力的新人类。

动画 宇宙 机器人 JAXA 机动战士高达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