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的日本是世界最前沿的回收再利用社会:《守贞漫稿》(6)

历史 文化 社会 生活

“もったいない(怪可惜的)”——这个词曾在海外掀起热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肯尼亚环保活动家万加瑞·马塔伊2005年2月来日出席京都协定书相关活动时学会了这个词,并把这个词语转换成罗马字表记“MOTTAINAI”,想在全世界普及这个词汇。

江户平民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旧衣服”

《守贞漫稿》中描绘了以“怪可惜的”为座右铭的商人群像。江户时代不像现在,不存在“地球环境问题”,但物资短缺使得当时的平民不得不对各种物品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

平民的生活绝对谈不上富裕,新品都贵得买不起。于是日用品基本都不敢做一次性使用,而是委托收废品的业者再卖出去。

第5回中提到的棒手振里也有很多这类卖二手物品的商贩。标题图片中画的就是“竹马古着屋”的棒手振。

《守贞漫稿》有记载曰:“肩挑四脚竹具。故曰竹马。拆旧衣,卖衿(衣领)裡(内衬)及其他诸用小物。”说的是挑着竹编的四脚篮子,将服装拆解成各类布头,在街头行走叫卖的行商。

衣领和内衬等布头,长屋的太太们会购买,用来缝补丈夫和子女的衣服。对于当时的平民女性而言,针线活是必备技能。

学习针线活的町人女儿(《百人女郎品定》,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学习针线活的町人女儿(《百人女郎品定》,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江户时代平民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这类旧衣服,要么就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衣服一直穿到废,直到再也缝补不动了,这时,旧衣服店(古着屋)就会来回收了。旧衣服店将衣服按部位拆成零布头,或靠专业人士高超手艺翻新再卖出。绝不产生一点浪费。

据说,以往神田川南岸修建的堤坝一路看过去全是专卖旧衣服的路边摊。现在的神田万世桥,也就是秋叶原一带。阿宅们的圣地曾是旧衣服街。

神田川沿岸柳町堤前鳞次栉比的旧衣服店(《绘本吾妻游》,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神田川沿岸柳町堤前鳞次栉比的旧衣服店(《绘本吾妻游》,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江户时代的日本是资源再利用的“循环型社会”

回收再利用的不止是衣服,各类日用品都是如此。

下面以《守贞漫稿》的锅釜、伞具为例进行介绍。

铸铁师(《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铸铁师(《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修补锅釜的师傅叫做“铸铁师(铸挂屋)”。

棒手振铸铁师们虽然没有“制造”新锅釜的技术,但还是有本事用焊料补个窟窿,填个裂缝,让旧锅釜重新上岗的。他们是平民生活离不开的手艺人。铸铁师四处游走,扁担上挑的工具是鼓风机。生意上门了,铸铁师便就地点火,用鼓风机送风融化焊料进行修补。

日语有个“月夜失釜”的谚语。说的是即便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一旦大意了,家里的釜也可能被偷走,一定要小心。换而言之,锅釜等金属制品是小偷会惦记的贵重物品。因为贵重,所以不可能有点破损就扔掉,都是用坏了补,补完了再继续用的。

旧伞回收商(《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旧伞回收商(《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伞也不能扔,只剩下伞骨后,会有回收旧伞的商贩前来回收。

按照《守贞漫稿》的记载,江户的回收价格根据破损状况,从四文到十二文不等。另一方面,在上方(京坂),物物交换则是主流,可以拿伞骨跟商贩交换陶瓷茶壶和团扇等物件。

商贩收了旧伞会卖给批发商,再由批发商找兼职糊伞的浪人武士(浪人武士是没有主公可效力,失去俸禄的武士,故称为“浪人”,糊伞是其维持生计手段之一——译注)来重新糊上,然后就又变成可出售的商品了。江户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型社会。与每次暴风雨后随处可见遗弃塑料伞的现代社会截然不同。

“还魂纸”“烛泪”的词义

草木灰和废纸也是回收对象。

收灰商贩(《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收灰商贩(《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江户时代,各家各户都有灶,用木材和秸秆做燃料。自然就会产生大量的草木灰。

草木灰是有用的资源,可以改良土壤,充当农作物的肥料,还能用到染料和酒的加工工艺当中。于是,专门收灰的“收灰商贩”就应运而生了。据说收灰商贩也是力气活,灰积少成多也颇有分量,头发还都会沾满灰尘。

废纸也是贵重物品,“收纸屑”的市场需求也很高。不过,收纸屑商贩的对象不是平民,主要是从商铺回收。因为商铺会废弃大量账本类纸质资料。

商贩收的废纸会有批发商买走,再交给专业人士生产再生纸。再生纸的纸质会有所下降,所以一般用作厕纸或擤鼻涕的纸。在这个时代,能够彻底进行纸张的再生循环,在全世界也是十分罕见的。

这类再生纸叫做“还魂纸”。有让使用过的废纸还魂重生的意思。

收纸屑的商贩(《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收纸屑的商贩(《守贞漫稿》,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有趣的还是“收蜡液商贩”。灯笼要用蜡烛,这是只有上级武士、商铺和青楼用得起的奢侈品。于是就有人收购烛台流下里的蜡液,设法再利用。融化的蜡叫做“蜡泪”。

蜡烛流下的泪——可以说名字意境挺美的。还魂纸也好,烛泪也好都反映了不浪费东西的精神。

收蜡液的商贩“人无固定装扮”(《守贞漫稿》)。换而言之,没有可以称之为特定装扮和道具的要素,所以守贞以“故无绘”处理,不过江户流行作家山东京传的《冷哉汲立清水记》中保留了画像。

收蜡液的商贩(《冷哉汲立清水记》,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收蜡液的商贩(《冷哉汲立清水记》,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这是一幅用不起眼的工作托起江户“灯火辉煌”的男性的画像。

或许无论哪个时代,我们的社会都是靠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们支撑起来的吧。

标题图片:竹马古着屋。右边是衣服,左边是衣服的零布头(衣领和里衬)。现代的旧衣服店很重视时尚感,但在那个时代重视的还是可以穿很久的耐穿度和功能性。(《守贞漫稿》, 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再利用 江户时代 环境问题 怪可惜 旧衣服 再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