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pon x fashion 2012

为什么我一直在“探求”日本时装?

政治外交 财经

虽然远离国际时尚中心,日本却始终受到世界的瞩目。一位美国时装杂志编辑为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所倾倒,在日本的时装第一线度过了十多年。我们请她来谈谈日本这个国家的时装魅力。

蒂芙尼·戈多伊(Tiffany Godoy)
时装杂志编辑、顾问。1997年来日,先后在《Composite》,《Studio Voice》担任编辑。 作为新闻工作者向《style.com》、《New York Times》,《WWD》等杂志投稿,并在NHK WORLD TV、WOWOW 等主持时装电视节目。已出版的著作有网罗了东京街头时装的《Style Deficit Disorder》(Chronicle Books,2007年)、《Japanese Goth》(Universe, 2009年)。与艺术编导米津智之成立了创造组合EROTYKA并共同展开活动, 2010年7月创办了杂志《The Reality Show》。
官方网站:http://tiffanygodoy.droptokyo.com/blogs/

VOGUE JAPAN 与伊势丹联合时装展示橱窗规划中使用的图片。Yohji Yamamoto时装,自行造型
Photo by Hiropon

被独特日本风格所吸引

——您是怎样进入时装界的呢?来日本的契机是什么?

“我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因为父亲是阿根廷人,所以是在比较国际化的环境中长大的。从11岁开始,我就非常喜欢电影及时装广告,深深地被时装所吸引。大概在12、13岁的时候,一个朋友的姐姐当时在卡尔万·克莱因(Calvin Klein)做模特儿,她给我看了摄影大师布鲁斯·韦伯(Bruce Weber)的作品。从那以后我就迷上了时装视觉和图像艺术了。

我经常会去家附近商城的书店,翻找全世界的杂志来看。我忘不了韦伯的写真集《O Rio de Janeiro》出版时给我带来的冲击。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看到了什么,可以说它对我的人格形成影响巨大。

后来我在巴黎生活了一年,回到美国后第一次接触到日本的时装。我当时经常去旧金山的一家俱乐部,每周都会碰到在艺术学院上学的日本留学生。他们的时装总是让我惊讶。交往中和他们结为朋友,自然也对日本产生了兴趣。”

——到底是什么让您觉得那么有魅力呢?

“有很多。例如,服装叠穿套穿的方法、不同图案服装的搭配等等。有些颜色和图案我是绝对不会穿在一起的,但日本的年轻人将它们搭配在一起,确实非常好看。

日本人的身体语言也和欧美不同。例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女孩子吸烟时的手势,非常酷。魅力不是体现在单方面的。日本年轻人的文化对我来说充满了全新的感觉。因为那时我没有直接和日本人交谈过,在震惊的同时,好像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变得非常着迷,想去了解更多。”

——此后您来到日本,开始了时装方面的工作,对吗?

“最初的工作与时装没有关系。日本平面设计师宇川直宏的一个助手是我在旧金山时的朋友,他介绍我认识了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园过着“非法占据”校舍生活的人们,我也在那个校舍小住了一段时间。那里有一个美术展室,很多搞创作的人进出于此,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我一直希望能在东京做些什么,于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在那里开了个图片展。给很多当时日本的前卫杂志社编辑发了请帖,来了很多人。图片展结束一个星期后,其中一位编辑与我联系,通知我已被《Composite》杂志录用为时装编辑。

这个工作真正结合了我以前所学过的摄影以及其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例如与人的交流,从心底里喜欢的语言等。虽说我没有任何编辑工作经验,但是能够有机会在如此前卫的时装杂志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我感到非常兴奋。这个工作可以说是我在日本发展的起点。”

身着日本艺术家KING的作品。在高圆寺Kitakore大楼的GARTER商店内。

探索日本时装的特异性

——就这样您进入了日本时装界,那么为什么会选择日本的时装呢?

“理由之一,其实也是我决定来日本的契机,就是出于“进一步了解”这一愿望。日本人在穿法和搭配上体现出的审美观,为什么会与巴黎和纽约相差这么多?我本来对日本人怀有认真且保守这种成见,而他们在创造方面的才能,激发了我探求究竟的好奇心。”

——那您是在作时装编辑时,加深了对日本时装的理解的吗?

“这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参加COMME des GARCONS时装发表会时,我对挂在那里的一排一排衣服很是不解。但我非常明白,一定要弄清的,是为什么这个品牌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那段时间我一边吸收新的知识,一边学习如何做好杂志的编辑,很多都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

那时我周围的朋友全都是日本人,所以我整天浸泡在日本文化里。20世纪90年代末是日本时装界的一个巨大转折期。女性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改变,被称为GAL的年轻女性席卷了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新宿车站附近的音像制作室STUDIO ALTA的大型屏幕上放映的是安室奈美惠的演唱会表演。同一个时期,原宿就象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地吸引了各种极度夸张的时装。

我在这里发现的,不是最新潮的时尚,而是新的次文化给人的冲击,以及日本活跃的文化活动。那时候年轻人的文化,势头很猛,个性强烈,可以说是装饰性强的巴洛克风格。这些日本的独特性,对我来说是极具刺激的。”

街头时装产生的背景因素

——次文化产生的背景您认为存在哪些因素呢?套穿及图案颜色搭配的独特性,极度夸张的GAL时装您认为是从哪儿来的呢?

“有几个来源。日本人具有细腻的审美意识,对外观也非常讲究。从历史角度来说,我认为是在实行锁国政策的江户时代,日本人磨练并培养出了独自的审美观念。

因为日本是岛国,从国外传进的新鲜事物,会一点一点地加以吸收利用。不象那些与别国接壤的国家,可以随时不断地与邻国展开交流。

另一个特点是日本的审美意识与四季和自然紧密相连。四季的轮转带动了时装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色彩和与之相关的敏锐的感性上。通过服饰进行交流的方法也非常独特。例如过去有一种叫做小袖的和服款式,有时采用的图案主题是暗示源氏物语等文艺作品的,他人可以通过和服图案了解穿衣人的爱好、教养及感情。所以颜色和图案表现了非常细腻含意。

这些因素与现在的街头时装也息息相关。江户时代持续了大约300年,所有东西变得简洁、精致,确立了日本独特的风格。现在那些具有日本特色的东西,以及日本特有的简约主义,都是从这个时代发展起来的。观察此后日本时装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其原点也正在这个时期。

蒂芙尼最近使用的资料书籍中包括了日本70年代写真、有关非洲民族时装、著名时装编辑戴安娜·弗里兰以及15世纪中国船只的欧洲航海记录等。蒂芙尼认为要详细地了解、谈论时装,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2次大战后,日本时装界再次迎来了重要的时期。以原宿为据点、以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战后第一代设计师为代表的创意者们,统统否定了“日本式”的东西和日本的传统。即使使用日本元素,也融入了60年代席卷世界的年轻人文化。那是一个年轻人文化、音乐、时装都焕发出强大活力的时代。所有这些,都融合了战后的设计师们在成长过程中自然汲取的日本传统中的细腻要素。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过程,才形成了现代的日本街头时尚。这是我花费了14年时间才终于揭开的谜!(笑)”

向世界传播日本的街头时装

——您在美国也出版了著作吧?

“第一本是2007年出版的《Style Deficit Disorder: Harajuku Street Fashion(混搭风格:东京原宿街头时尚)》,主要是关于日本时装现代史的,因为我感到海外对日本街头时装的理解还不够恰当准确。大家总是评价说有多么古怪或夸张,其实是他们不了解日本时装发展的过程。我作了多年日本一流时装杂志的编辑工作,一直想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播出去。正好那个时候,格温·史蒂芬尼发表了《Harajuku Girls(原宿女孩)》新曲,从流行文化的角度,原宿时装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了。

我把焦点放在了“当今”的街头时装。希望读者在翻看这本书时,能够感觉到自己正置身徘徊在东京街头,同时又有一种故事情节贯穿其中。我希望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栩栩如生地看到那些崭新的、举世无双的时装概念是如何诞生在原宿街头的。”

——接下来出版的是《Japanese Goth(日本的哥德次文化)》,您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哥德次文化主题呢?

“因为我认为它正是日本的次文化。歌德次文化,在德国、法国、美国都存在,但是日本的与它们均有所不同。原因何在呢?为什么男孩子穿像女孩子一样的服装呢?其实这些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关。日本的和服可以说是男女通用的,在缝制上男装和女装都一样。所以,穿女性服装也不会感觉那么奇怪。

另外,与歌德次文化出现的时代背景也有关系。当时日本经济萧条到了极点,终身雇佣制度转眼之间不复存在,年轻人对如何长大成人开始感到迷茫。歌德次文化就犹如女子版本的宅文化,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在虚幻世界中的文化。年轻人害怕长大,所以将自己包裹在歌德次文化中。

但还不只这些。我真是佩服那些用歌德式时装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的女孩子。坚持穿歌德式时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顽强的意志是做不到的。这种反差也极具魅力。”

激励立志献身时装行业的年轻人

——2010年您创办了时装杂志《The Reality Show》。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The Reality Show》是和艺术编导米津智之合作共同创办的杂志。每年发行2次,除了在日本的时尚系列书店、时装精品店销售外,在巴黎著名的时装精品店“Colette”也能买到。我们的构思是把它办成一个综合现代时装和媒体所具有的各种要素的新型出版物。例如街头时装领军人与时装编辑、个人的网络媒体与主流媒体,快速时装与设计师时装等等。将街头的抓拍、博客、可信度和完整性强的书籍等所有要素都融汇在一起。它轻便可随身携带,打开后也可成为大海报,视觉效果好,可令人一饱眼福。

虽然是纸张媒体但又与网络互动。第2期杂志采用了与Drop TokyoTokyo Dandy两个网站合作的方式。这两个网站很受日本年轻人、特别是有志于时装、设计等专业的年轻人的喜爱,还受到海外时装界的关注。连续3天让读者在线投票,由此决定了第2期杂志采用的服装设计师特选作品及模特儿人选。

最重要的不光是在杂志中介绍靓丽帅气的模特儿或名人,而是从中进行深度挖掘。我觉得在日本时装界里能够成为角色楷模的人很少。所以通过杂志我主要介绍那些充满热情并有独特见解或主张的人。现在关心时装的年轻人渐渐失去了理想,我希望杂志能对他们起到一种激励作用。”

 

THE REALITY SHOW

具有强烈个性的日本时装偶像们,本着“从时装表演T台降临到现实生活中”的理念,将世界一流品牌时装穿出自己独特的风格。2011年6月1日发行的第2期由荒木经惟担任摄影
杂志上的10组照片(从左上方开始按顺时针顺序)
水原希子(演员)与巴黎世家、Nam HyoJun(艺术家)与伊夫·圣洛朗、松井冬子(日本画家)与 路易·威登、PLASTICZOOMS(乐队)与 吉尔·桑达、Maaya(模特儿)与克洛伊、Nakao(公司职员)与 汤姆·福特、道端杰西卡(模特儿)与浪凡、Kaori(时装店经理)与迪奥、Shunsuke(学生)与纪梵希、太田莉菜(模特儿)与普拉达

具有超越“次”文化的力量

——您已作为日本时装研究者和作家取得了成功,这与您主编创作自己的杂志工作恐怕又有很大差异,您更喜欢哪方面的工作呢?

“我认为彼此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不好说更喜欢哪一方面。因为时装不仅是单纯的外观,它不能没有说明视觉必然性的故事情节。我一直感兴趣的是和视觉相结合的‘体验’性创造。编辑其实是进行交流的‘声音’。视觉是叙说故事的一种手段。”

——我认为这不同于其他主流时装杂志,感觉您更看重“创造”及“人”,而不是品牌。

正是这样!时装界就像金字塔一样,高居巅峰的是像香奈尔,爱马仕这样的继承了传统和美,拥有强健DNA的品牌。但是我还感兴趣于致力并牵引新事物、处于各自的金字塔顶端的人们,而且感觉到这样的人正在不断增加。与10年前相比,如今高度关心时装和时装文化的群体成长壮大了。我在前面介绍的两个网站的运营人员其实在亚洲都是知名人士,发布的信息在韩国和中国也被人广为浏览。我个人认为日本的“次文化”这种说法已渐被淘汰,成为过去式。因为日本的时装正在主流文化的阳关大道上阔步直前。”

采访摄影:五十风一晴
规划、采访(英文):矢田明美子

旧金山 江户时代 GAL 时装 原宿 布鲁斯·韦伯( Bruce Weber) 巴黎 CDG(Comme des Garçons ) 山本耀司 川久保玲 锁国 源氏物语 街头时装 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