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漫画的盛典

彼特&史奇顿 为了不断创作

文化

凭《黑暗城市》而荣获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大奖的贝涅‧彼特和冯索瓦‧史奇顿。我们请号称特喜欢日本的这两位欧州漫画名搭挡谈了他们长年来的创作秘诀。

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

1956年生于巴黎,自小在比利时长大,和史奇顿是童年时代的朋友。作为BD的原作者,除了和史奇顿搭档外,与弗雷德里克•布瓦莱(Frédéric Boilet)、谷口JIRO也有过合作。作为文艺评论家,从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等的现代思想到埃尔热等的BD都有广泛论述。此外,还参与映像摄制 等多方面的跨界工作。

冯索瓦‧史奇顿 François Schuiten

1956年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活跃于50-60年代的建筑家。16岁时凭《突变》登上画坛。除了BD外,还为电影设计场景、为地铁站、世博展馆设计景观等。在以蒸汽机车为主题的最新作品《la•douce》(2012年)中,还首次尝试了故事原创。

欧州连环漫画大师,终于登上日本的舞台

2012年,贝涅‧彼特(原作)和冯索瓦‧史奇顿(作画)共同创作的《黑暗城市》荣获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大奖,这是该奖自1997年创设以来,外国作品首次获得大奖。

连环漫画(BD)《黑暗城市》系列的第一部《Les Murailles de Samaris(萨马里斯之墙)》自1983年开始刊载,此后26年来,除增刊外,已发表了十二部。第一部诞生约30年后,2011年底日语版终于发行。这是将三部合订为一册出版的400页的大部头,还有个小插曲,说是那位浦泽直树(日本漫画大师——译注)在外出地偶尔看到这本书,一时冲动地买了回来。之后,决定陆续出版全4卷,这样,该系列12部作品就全部可用日语阅读了(截至到2013年7月末,已发行3卷)。

2012年11月记者在“世界漫画节”会场休息室,采访了媒体艺术节漫画大奖获奖之前的两位大师。

30年的集大成在日本出版

——此次来日本,参加了许多活动吧。

彼特 我们两人这次都是第五次来日本。《黑暗城市》出版之后,是第一次来。发行日语版的ShoPro(小学馆集英社production)从翻译、校对到印刷,工作做的非常出色,我们都特别满意。所以我们都有一种想法,就是无论如何要做点什么,以使更多的人来看这部书。

史奇顿 这本书完成质量之高令我十分感动。我从中能够感到有关各位的充满雄心的工作劲头,因此我们也希望能有所回报,以示自己的热情。

彼特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想直接与日本读者见面的目的。在法国等欧州国家,召开签名会,与读者交流,是常有的事情。这次在日本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

史奇顿 确实,前几次我们两人的作品只是在杂志上节选刊登,没有出书,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彼特 我们两人搭档创作已进入第30年,在我们十分喜爱的日本出版了可称之为集大成的作品集,真是感慨万千。

史奇顿 是啊,这4卷满载了我们的一生啊(笑)。

从不同角度审视工作

——和日本制作漫画的节奏相当不通吧。

史奇顿 制作体系本身就从根本上不同。日本的漫画,从连载开始,到单行本出版,接二连三,转瞬间就是30卷、40卷。这种节奏实在令人吃惊。读者被完全融入作品的世界,这种情况在欧州漫画界是不存在的。

彼特 在日本的漫画制作中,助手和编辑负责人的存在也是一大特点。这样,一周画20页对作者来说就成为可能。而冯索瓦,他大概画一页就得花一周时间,没有配备助手,所以上色等所有程序的工作都得由一个人完成。

史奇顿 虽说赶不上日本,但在法国,最近不少年轻作家创作完成作品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不过我属于欧州相当老式的一类,制作上花费的时间特别长。花时间的另一个原因,使我还在做BD以外的其他工作。比如海报、插图、3D影像、空间设计等等。

彼特 我也在积极参加评论等各种活动,它们都是我从事其他工作的精神食粮,我总是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当我写传记的时候,我在做调查的同时,会涉猎那个人的世界并从中有所发现,这些都必将有助于我的创作。

史奇顿 我总觉得,兼做不同的工作,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让你可以从一种工作的角度去审视另一种工作。几乎无法想象那种只画BD的生活。我自己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而且绘出的图画恐怕也会变得呆板生硬。

 不想重复相同的东西

彼特 过去的比利时BD,是以同一主人公和设定的系列漫画为中心的。例如埃尔热(*1)的《丁丁历险记》、莫里斯(*2)的《幸運的路克》,他们把一生都投入到了一部作品的制作中去。当然我完全没有批评这种创作形式的意思,如不具备超凡的才能是做不了的。不过,一直干同样的事情,会令人感到窒息。我们这一代人,完全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史奇顿 年复一年地做同样的工作,就会变得无力挑战新事物,体制会僵化。我们都在努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出自我们手中的都是条件反射似的老套路绘画,那就必须考虑如何打破这种常规。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故事情节处理,总之必须创新求变。

彼特 迄今我们创作的作品,即使是同一个系列,每一集也都不相同。有时是黑白的,有时是彩色的;有时是古典的,有时又是插图小说式的。因为我们不想重复相同的东西,当然,特意重复的东西偶尔是会有的。但是,我们总是希望新的挑战、新的喜悦。出场人物可能会在其他故事里再次出现,但基本上都是一集讲一个故事。

 东京是一个多层次的令人惊异的城市

——来日本旅行的经历将如何反映在创作中呢?

史奇顿 在日本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多。10年前法国的旅游画报策划刊载10位BD作家的插图形式的游记,由大家各自挑选世界各地想画的地方,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富士山。绘制壮丽的富士山一直是我的梦想。

彼特 我们两人在作品中还有一东京的近未来为舞台的故事。“料亭(日式高级饭庄——译注)”开在空中,鲤鱼在透明的地板下漫游。这么说来,冯索瓦初次来日本时,看到错综复杂地高架在空中的电线,特别吃惊。

史奇顿 这是一个让画画儿的人惊奇诧异的城市。东京是多层次的,我已经来过4次了,但每次它都呈现出不同的面孔,至今我还是弄不明白,是一个真正的国际都市。从布鲁塞尔来到这里,街道的规模、人的数量都相差悬殊,让人眼花缭乱。

彼特 街景的变化也很有趣。马路上高架的高速公路什么的,在巴黎、布鲁塞尔是无法想象的。不是孰是孰非的问题,体验各种不同,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其结果,不一定直接反映在作品中,但在很长时间以后,其中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出现在绘画或者故事当中。

 摄影:花井智子

(*1) ^ 本名为乔治•勒米(1907-1983)。比利时漫画家,《丁丁历险记》的作者。该系列漫画从1930年至1986年共发行24集,被译成7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的销量超过2亿册。

(*2) ^ 本名为Maurice de Bevere(1923-2001),比利时漫画家,《幸運的路克》系列漫画的作者。从1942年至2002年发行了共70集系列漫画,他担任了全部作画和部分故事创作。还创作了以《幸運的路克》中那只世界上最笨的狗“阮坦兰”为主人公的系列漫画。

富士山 法国 东京 书籍 出版 作家 BD 比利时 连环漫画 世界漫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