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與日本社會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下,日本接納外國人的政策會否發生變化

工作勞動 社會 語言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危機,居留日本的外國人處境也在發生改變。原本期盼的勞動力「技能實習生」來不了日本,使得農業、水產業、運輸業、長照產業等行業為確保從業人員而大傷腦筋。日本政府緊急決定,針對技能實習生採取特別措施,認可其「跳槽」並給予有效期最長為一年的「特定活動」居留資格。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政府重新審視一直備受詬病的技能實習制度,政府不得不完善接納外國人的相關機制。我們請日本國際交流中心的毛受敏浩先生來解讀當前現狀。

日本的應對力和適應力之低暴露無遺

日本曾多次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和危機,但最終都成功克服。作為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日本理應抱有較強的危機感,應對防備工作也做得比較充分。但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中,政府的應對始終處於被動狀態,只是因循以往的應對方針,在國家治理能力上缺乏有預見性的領導能力之軟弱盡顯無遺。

還有一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顯露出來的重大事實。那就是,日本社會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很低。隨著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的加劇,日本社會深陷人才不足難題,凸顯了社會的脆弱性。

作為應對人才不足的具體措施,日本政府2015年提出了「一億總活躍社會」政策,推動老年人和女性就業。結果,現在日本的女性和老年人就業率已達世界前列。而換個角度來看,由於勞動年齡人口幾乎都在工作,可以說日本社會應變力已經變得很低,沒有富餘也沒有後備力量可以依靠。

人口變化對社會應變能力高低有著重大影響。隨著少子老齡化進一步發展,日本人口急劇減少,同時單身家庭則在增多。不單單是青年人不結婚的問題,單身母親、單身父親以及獨居老人增多, 2018年日本戶均人口數已經減至2.44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在遇到自然災害時會面臨更大風險。

老年家庭和單身家庭增加,讓社會變得脆弱,而支撐這種社會的一股力量,就是來自外國的人才。日本人口每年減少51萬人,而居留日本的外國人大約以每年20萬人的速度成長。外國人已經發揮了充實日本社會基礎的作用。

日本政府急需轉變應對之策

居留日本的外國人持續成長,到2019年底已達293萬人,超過日本總人口的2%。另一方面,由於日本政府宣稱不會採取移民政策的方針,長期以來針對外籍居民的各種支援措施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由於日本政府沒有針對居留日本的外國人開展日語教育,所以他們的日語處於極低水準。因此,儘管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擴大這種非常事態,但很多外國人卻沒有充分瞭解相關資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失業的外國人增多,也成為大問題。製造業、旅遊業、餐飲業等產業受到疫情的重大打擊,很多勞工面臨著工時壓縮或被解雇而失業的問題。

截至2019年10月,包括留學生和技能實習生在內,有166萬外國人在日本工作。其中有29.1%的人在製造業工作,在疫情中受供應鏈中斷影響較大;而12.5%的人工作的餐飲住宿業,也因人們儘量避免外出而大受影響。

有用的資訊與聯繫方式

擁有大量外國勞工會員的工會組織全國一般東京總工會(Tozen Union)開設了新冠肺炎相關多語種專用諮詢窗口。外國人通過電話或SNS前來諮詢,據說連日來多達近100件。很多諮詢都是關於未發放停工補貼、時薪制導致收入減少等問題。

日本政府也在行動。為了防止非法解雇外國勞工,厚生勞動省在官網使用包括「簡明日語」在內的15種語言[、中文(簡體)、中文(繁體)、韓語(한국)、葡語(Português)、西語(Espanol)、菲律賓語(Tagalog)、泰語(ภาษาไทย)、越南語(Tiếng Việt)、尼泊爾語(नेपाली)、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柬埔寨語(ភាសាខ្មែរ)、蒙古語(Монгол Улс)、緬甸語(မြန်မာဘာသာ)]發佈了《致各位外籍人士》的有關新冠疫情下的生活援助資訊資料,其中表明「即使公司經營因新型冠狀病毒而惡化,也不允許因是外國人而使他們的待遇低於日本人」。

作為抗疫經濟政策的一環,日本政府決定統一向每位國民發放10萬日圓現金,發放對象也包括僑居日本的外國人。4月17日,日本法務省決定,針對那些確實難以正常開展實習活動的技能實習生採取特別措施,允許其「跳槽」,並給予有效期最長為一年的「特定活動」居留資格,目的是為了確保那些原本只能在事先確定的行業裡工作的技能實習生有收入來源,也為那些人手嚴重不足的產業行業提供人才資源。新冠肺炎疫情反而成為重新審視一直備受詬病的技能實習制度的契機,真是有些諷刺意味。

後疫情時代日本接納外國人政策會有什麼變化?

今後,即便新冠肺炎疫情平息,日本和海外恢復自由往來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這對嚴重依賴外國遊客的安倍經濟政策是一個重大打擊,特別是對於地方經濟來說,更是一場巨大考驗。有些產業領域由於外國勞工的增加,才總算勉強維持下來。今後,這些領域的勞動力短缺情況會更加嚴重。

回顧過去,日本是把外國勞工當作短期廉價勞動力引進的。但在總人口持續減少常態化的情況下,如何解決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農林水產業、運輸業、長照產業、超市等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目前還看不到出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人員自由往來受限的狀態仍將持續,對於外國勞工採取「用完就丟」的這種引進方式,終將走向末路。今後,有必要將外國勞工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源,完善支持對他們進行包括日語教育在內的能力培訓開發相關機制。為了緩解日本社會應變性差的問題,需要建立一種接納外國勞工的制度,讓他們即便遭遇危機也不會離開日本,而是成為其中的一員,共同建設日本。

長照產業已經開始運用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只要想想當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他們集體回國的情形,就會知道現行制度有多麼不可靠。如今,法務省認可了「特別措施」,這可以視為日本社會對外國勞工的包容性正在逐步提高,必須將「技能實習制度」與去年4月新設立的「特定技能制度」整合起來,以最終能在日本永久居住為前提來接納外國勞動力。這將成為提高日本社會應變力的契機。

標題圖片:來自中國的勞工在群馬縣嬬戀高原收割高麗菜,並打包裝箱 (Aflo)

日語教育 醫療 日語 地震 移民 外國人 健康 技能實習生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傳染病 勞工 特定技能 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