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晨間劇中的女主角們——從《阿花小姐》、《阿信》到《海女小天》

社會 文化

NHK電視連載小說《海女小天》可謂大受歡迎,甚至誕生了「JIE、JIE、JIE」這樣的流行語。曾經是電視資訊雜誌記者的專欄作家,將帶您回顧半個世紀來讓日本家庭倍感親切熟悉的NHK「晨間劇」以及劇中的女主角們,探索晨間劇為人喜愛的原因。

網上熱議《海女小天》

NHK的晨間劇《海女小天》(海女,潛入海中採集貝類、海草的漁女——譯註)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熱潮。這是一部以東日本大地震災區東北地區為舞台創作的電視劇,但是全劇卻洋溢著明快的喜劇氛圍,誕生了像「JIE、JIE、JIE」(*1)這樣的流行語,劇中的主題曲也大受歡迎。

全劇以想當偶像明星的女主角為中心,隨處穿插著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風俗的惡搞,這樣的故事發展成了亞文化(御宅族)階層再合適不過的議題,網路上出現了一片熱議《海女小天》的聲音。

飾演《海女小天》主角阿秋的能年玲奈。阿秋是個在東京長大的生性靦腆的女孩,她跟隨母親來到了東北鄉下的老家,在祖母的影響下決定做一名漁女。漸漸受到當地人喜愛的阿秋,又回到東京,為成為偶像明星而奮鬥。(播放時間:NHK綜合臺週一至週六上午8點至8點15分,另有重播。圖片提供:NHK)

關於《海女小天》的魅力,我在其它雜誌中已經談過許多遍了。在這裏我想說一說「NHK晨間劇」這個時間段的播放歷史。

兼具「上班鬧鐘」功能的電視節目,孕育出國民偶像

晨間劇,準確地說是「NHK電視連載小說」,始播於1961年。第一部作品是以獅子文六的原作為底本拍攝的《女兒和我》,播放時間是8點40分至9點20分,每週播放五天,大約放映了一年。

當初節目播放時,電視畫面上標有時間,因此這個節目也被稱為「上班鬧鐘」。順便提一下,這種習慣最早源於廣播。我還記得,每天的早晨和晚上,我家客廳的收音機也播放著廣播劇,節目裏隔一段時間就會播報一下時間,比如「現在是7點53分」等。

而且,電視臺還借用了廣播劇的手法,在傍晚6點的時間段連日播放了面向兒童的英雄武打劇(《月光假面》和《七色假面》)。

聽說NHK的晨間劇從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很不錯,不過首次起用默默無名的新手作為女主角並大獲成功的,是電視劇《渦潮》(1964年)中的林美智子。當時,我上小學二年級,模模糊糊地還記得這部描寫了林芙美子半輩子的電視劇。林美智子還是個十分健談的人,後來被選拔為第二年(1965年)紅白歌會的主持人。

47年前的《阿花小姐》,晨間劇的起爆劑

1966年的《阿花小姐》讓晨間劇在社會現象層面上形成一種熱潮。記得我小學四年級的班導師迷上了這部電視劇,到了學校供餐的時間,我們會用教室裏的電視觀看午間的重播。劇中的主題曲是溫馨感人的器樂曲,幾年前,軟體銀行(SoftBank)的手機電視廣告「白狗」中使用了這首曲子,配上歌詞後,也廣受歡迎,倍賞千恵子還在紅白歌會上演唱了這首歌。不管怎樣,可愛的女主角樫山文枝成了全民偶像。

《阿花小姐》(1966年播放)裏的樫山文枝。女主角阿花的軍人丈夫死後,她憑藉開朗樂觀的性格頑強地生活,一生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圖片提供:NHK)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當時《週刊TV指南》(1962年創刊,東京新聞通訊社發行)上刊載的報道,從中可以窺見這部電視劇是多麼受歡迎。

「一天,東京都自來水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NHK:『一到早上8點15分,水錶顯示的用水量會急劇下降,自來水管的水流情況會好轉。』這是真事……」

當時,晨間劇是8點15分開始。NHK廣播劇《請問芳名》(1952年-54年)播放的時候,出現過女浴堂裏空空如也的奇觀,這部劇可謂是這個傳聞的「續集」。不過,現在的《海女小天》恐怕是很難再現這種一目了然的社會現象了。

題材,是「坎坷曲折」的女性傳記;女主角,是走向未來大牌女演員的敲門磚

和樫山演對手戲(陸軍軍官)的高橋幸治也廣受愛戴,在他戰死之前,NHK收到了許多懇求讓他活下來的觀眾來信。另外,劇中阿花的人物原型——那位名叫「HANA」的女性出生於德島,不過電視劇卻是在保存著古老街市風貌的愛媛縣伊予大洲拍攝的,這裏自然成了電視劇的舞台,據傳德島和大洲之間還為此發生了爭執。《阿花小姐》可以說是電視劇「外景地帶動地方振興」的開端。

《阿花小姐》講述的是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的女性的一生,而描寫這種「坎坷曲折的女人」的一生,便是晨間劇中最常見的題材。從第四部晨間劇《渦潮》開始,選拔培養新手擔綱女主角的理念,在晨間劇中得到定型。

縱觀歷代晨間劇女主角,雖然有些人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但我們仍然能看見許多大牌女演員的名字——大竹忍(《水色時代》,1975年)、淺茅陽子(《雲的地毯》,1976年)、紺野美沙子(《編織彩虹》,1980年)、山口智子(《小純的打氣歌》,1988年)、松島菜菜子(《向日葵》,1996年)、竹內結子(《明日香》,1999年)……。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至今仍然十分出色的主演級女演員。當然也有一些演員是通過其它作品大紅大紫的,不過即便如此,晨間劇仍然是演員們演藝道路上的「龍門一躍」。

冠有「chan」(*2)的暱稱系列劇名才是晨間劇成功之捷徑

在這裏請允許我講一段我個人的經歷。1979年至1981年,我在《週刊TV指南》編輯部當記者,專門負責與NHK相關的報道,因此對這期間的作品記憶尤其深刻,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滋味。比如《阿瑪姐姐》(1979年)、《小夏的照相館》(1980年)、《滿開之花》(1981年)這些在東京製作的電視劇(1975年4月開始,晨間劇變為一年兩部,後半年播放的是由大阪製作的),自然是由我來採訪,那時我是澀谷的攝影棚裏的常客。

《阿瑪姐姐》是在我剛參加工作後不久播出的,是一部以長谷川町子為原型的輕鬆愉快的家庭喜劇。劇中三姐妹的長女由熊谷真美扮演,次女(町子)由田中裕子扮演。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記者,每週都去找飾演母親的藤田弓子詢問一些拍攝中的逸聞趣事。

想寫的話有許多許多,不過我的著眼點是電視劇的名字。《阿瑪姐姐》、《小夏的照相館》,還有《阿貞》(1978年)、《阿朝》(1987年)、《小菲的夢》(1988年)、《小純的打氣歌》……再加上這次的《海女小天》。沒錯,冠有「阿」、「小」這樣的「暱稱系列」的劇名,才是晨間劇成功之捷徑。《海女小天》這個名字也可以認為是編劇宮藤官九郎式的惡搞(*3)。因為晨間劇描寫的多是惹人憐愛的女主角,所以帶有「chan」的這類劇名便成了主流。

從30年前的熱播大劇《阿信》一路走來,晨間劇進入新時代

雖然劇名中沒有「chan」或「san」(*4),卻是晨間劇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熱播大劇《阿信》(1983年),也可以被歸入「暱稱系列」之中。劇本是橋田壽賀子原創的,通常以半年為播放週期的晨間劇,唯獨這部劇播放了一年,曾創下超過60%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收視率。1983年,卡式錄影機也已開始普及,這種情況下收視率達到60%,是相當之高的。不僅如此,扮演阿信少女時代的小演員小林綾子還成了國民偶像,而在《阿町姐姐》中出道的田中裕子則出色地飾演了成年阿信(中老年時期由乙羽信子扮演),登上了一線實力派女演員的寶座。

扮演《阿信》(1983年播放)少女時代的小林綾子。在山形縣的貧寒山村里出生的阿信,7歲就被送去當學徒,歷經種種苦難,最終成長為一個成功的經營者。 (圖片提供:NHK)

話說1983年,同時也是泡沫經濟時代初顯端倪的時期。那一年,東京迪斯尼開業,以多摩田園都市(*5)的高級新興住宅區為舞台的婚外情題材電視劇《致星期五的妻子們》熱播,Yuming(松任谷由美)的專輯開始熱銷。在那樣的時代,一部以明治、大正時代山形縣貧寒山村為背景,描寫忍辱負重的女性傳記題材的電視劇卻如此大受歡迎。這與橋田劇本中巧妙的臺詞自然有很大關係,劇情並非全是沉重的話題,橋田把自己最擅長的婆媳關係等內容也穿插其中,讓觀眾百看不厭。不過我覺得正因為是那樣一個時代,才出現了一種回歸,就好比放在牛背肉邊的萵苣葉子,《阿信》正是起了這樣一種諧調的作用。

「晨間劇代替上班鬧鐘」這種習慣早已消失,收視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收視率雖然徘徊於20%上下,不過從《鬼太郎之妻》(2010年)開始,最近幾年的晨間劇口碑還算不錯。作品的好壞先另當別論,一個原因應該是觀眾已經厭倦了各個民營電視臺千篇一律的花邊新聞節目。而且,15分鐘的短劇似乎也正合乎現今的遙控器一代(看電視時頻繁換臺的人)的習性……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的推測。

(2013年8月12日)

(*1) ^ 東北地區岩手縣的方言,在表達吃驚、感動時使用

(*2) ^ 「chan」多用在稱呼後面,表示親切,相當於中文稱呼時名前的「阿」、「小」等

(*3) ^ 日語原名為「ama chan」。因ama在日語中為一音多義詞,所以既可表示海女,也有「不成熟的人」之意。此外,「ama」還與劇中主角的姓氏「天野」的中「天(ama)」讀音相同

(*4) ^ 加在名字之後,表示愛稱、敬稱

(*5) ^ 指東京近郊的多摩地區和東急田園都市線沿線地區

電視 NHK 偶像 電視劇 連續劇 阿信 海女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