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亮出新「三支箭」的意義

政治外交 財經

針對安倍晉三首相拋出的新「三支箭」這樣一個新口號,日本社會普遍感到困惑,紛紛予以批判。曾任日本銀行理事的筆者指出「政府雖已認識到安倍經濟學的局限性,但此舉將導致金融政策方針的轉變」。他認為「出生率達到1.8」「看護離職率控制為零」等目標嚴重缺乏現實可行性。

突兀而散亂的新「三支箭」

2015年9月,安倍晉三首相在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宣稱「安倍經濟學已進入第2階段」,提出了新「三支箭」口號。新「三支箭」指的是孕育希望的強大經濟、構築夢想的育兒支援、提供安心的社會保障。同時,就這3點分別提出了①在2020年左右讓名義GDP達到600兆日圓、②在本世紀20年代初期讓希望出生率(生育願望得以完全實現情況下的出生率——譯註)達到1.8、③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將看護離職率控制為零等具體目標。

筆者聽聞此事後的第一直觀感覺是突兀、沒有章法。觀察之後報紙和雜誌等媒體上的評論也可以發現,總體來說評價不高。一般的評價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3點。

人們首先指出的1點是,由大膽的金融寬鬆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激發民間投資的經濟成長戰略構成的舊「三支箭」至今尚未完成整合。舊「三支箭」本來應該是旨在擺脫通貨緊縮狀態的一攬子政策。

首相以「日本正在擺脫通貨緊縮」為由,宣布進入第2階段,但目前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幾乎為零。明明距離實現日本銀行提出的2%通貨膨脹目標尚遠,為什麼突然冒出來新「三支箭」呢?恐怕任何人都會感到疑惑吧。

第2點是,前述的①到③都是靶子(目標),並未展示擊中靶子的箭(手段)。而且,舊「三支箭」是一種具有體系性的戰略,為了擺脫通貨緊縮而全面調動了可從供需兩個方面想到的對策(箭)。相對於此,新「三支箭」給人一種強烈的印象,那就是,提出的3個目標很散亂。正是這一點讓筆者感到毫無章法。

實現目標將增加財政負擔,必須轉變政策方針

第3,許多人都認為作為具體目標的①②③均缺乏現實可行性。首先,針對①的600兆日圓名義GDP,人們認為只要維持3%的名義成長率,2020年度的名義GDP大致就可以達到600兆日圓,所以這和6月制定的「骨太方針」如出一轍。

但在「骨太方針」中,即使按政府(內閣府)的推算,潛在成長率也只有0.5%,為什麼就能夠實現2%的實際成長率和3%的名義成長率?這一問題遭到了集中批評。如果要提出實質上相同的目標,那麼政府就有義務回應這些批評。

針對②,此前通過增設托兒所和促進工作家庭關係平衡等各種措施,出生率總算是上升到了1.4左右。要在今後不到10年的時間裏將出生率提高到1.8,恐怕除了大幅增加兒童津貼外別無他法,但此前嚴厲批評民主黨政權的兒童津貼政策純屬「亂花錢」的不正是現在的執政黨嗎?

另外,針對③,由於團塊世代(1947~1949年出生——譯註)將在本世紀20年代初集體成為後期高齡老人(75歲以上——譯註),所以人們擔心這一時期會出現看護離職者激增的現象。迄今為止,政府應該是一直都在推動看護政策從機構看護朝家庭看護方向轉變。假如現在提出今後要重視機構看護,以求將看護離職率控制為零,那麼這不僅是方針上的大轉變,還必須做好在看護方面的財政負擔將大幅增加的心理準備。

安倍經濟學遇到瓶頸:想要轉變方針?

上述批判觀點全都切中了要害,以下介紹一下筆者對新「三支箭」為何在此時登場這個問題的看法,然後主要從總體經濟政策角度闡述一下新「三支箭」的意義。

首先,關於提出新「三支箭」的理由,儘管政府不會做出官方表態,但可以認為,這是因為政府已經認識到了安倍經濟學的局限性,開始嘗試轉變方向。之所以這樣說,也是因為構成舊「三支箭」核心內容的大膽金融寬鬆政策雖是典型的涓滴戰略,卻並未發揮什麼作用。

黑田火箭筒(大幅度寬鬆政策——譯註)開了兩砲後,日圓確實貶值到了1美元兌120日圓左右的程度,企業收益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再加上受益於去年以來原油價格的下跌,企業利潤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但如今的企業部門簡直就像一個只進不出的黑洞一般。

雖說連續兩年實施了Base-up(上調基本薪資——譯註),但扣除定期漲薪部分後,今年的基本薪資上調率僅有+0.6%左右,無法與企業收益的成長幅度相提並論。即使能源價格下跌,但日圓貶值也會導致食品等漲價,所以實際薪資的同比成長率近乎為零。此外,日銀短觀(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譯註)等調查顯示,企業設備投資計劃反映出相當強勁的投資意願,但實際的投資情況並沒有什麼進展。

如此一來,恐怕顯然難以形成安倍首相所期待的良性循環。儘管政府一直在捕捉各種機會,推動經濟界提高薪資和擴大設備投資,但經濟界的反應十分慎重,能夠產生多大程度的實際效果尚不明確。可以認為,在這種形勢下亮出的新「三支箭」意味著首相意識到了最近內閣支持率下降的問題,並表明了重視家庭經濟的態度。

重視名義GDP,金融政策也要轉變?

另一個問題是,「第一支箭」的目標原本放在物價上,現在換到了名義GDP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變化。雖然政府解釋稱舊「三支箭」已經歸結到了第一支箭上,但其實針對物價目標和名義GDP目標,圍繞匯率和原油價格的金融政策應對方法會有很大差異。

首先,日圓貶值將通過進口成本的上升推高物價。但如果設定前提為即使日圓貶值,出口量也幾乎不會成長,那麼作為如今處在貿易赤字狀態的日本來說,日圓貶值無助於增加名義GDP,誘導日圓貶值將會失去意義。另一方面,原油價格下跌會拉低物價,所以如果追求物價目標,那就有理由像2014年秋季那樣採取追加寬鬆政策,而如果追求名義GDP目標,那麼在原油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即使什麼也不做,名義GDP也會成長。

暫且不談首相官邸作何打算,或許我們也可以解釋為其向日本銀行表達了不希望早早採取追加寬鬆政策的訊息。最終,日本銀行雖在10月末的金融政策決策會議上下調了經濟和物價預期,但依然決定暫緩採取追加金融寬鬆政策。

提高潛在成長能力才是首要任務

最後,我們必須理解①~③作為數值目標的性質差異。如前文所述,作為現實問題來考慮的話,1.8的出生率和零看護離職率都是極難達成的目標。如果要強行完成數字目標,那麼無論是增加兒童津貼還是擴充看護設施,都需要巨額財政支持,但公債餘額占名義GDP的比重已超過200%、甚至比希臘還高的日本已經無法再讓財政承受如此沉重的負擔了。

倘若如此,②和③的意義就僅限於「努力目標」了。反倒是,推動民間企業進一步實現員工的工作家庭關係平衡,並將之定位為「一億總活躍(調動全民發展經濟的政策——譯註)」這場國民運動的口號或許是妥當的做法。

相對於此,①的600兆日圓名義GDP目標的意義完全不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內閣府今年6月公布的「中長期經濟財政相關推算報告」中,2020年度讓名義GDP達到600兆日圓和幾乎相同意思的3%名義成長率已經成為旨在實現中央和地方基礎財政收支黑字化的「前提」。

由於基礎財政收支指的是付息前的財政收支,所以如果考慮到一旦2%的通貨膨脹目標得以實現,日銀停止大量購買國債後,利率將會上升,那麼這就是應該盡快清除的障礙。然而,推算報告顯示,即使實現了3%的名義成長率,2020年度的基礎財政收支依然會出現6.2兆日圓的赤字。

倘若如此,那麼①就是最低限度的「必達目標」。而且,新「三支箭」必須是建立在不能僅靠金融寬鬆來實現日本經濟的新生這種認識基礎上的政策。我們不能忘記,要實現600兆名義GDP,最重要的任務是通過推進作為舊「第三支箭」的經濟成長戰略,不斷提高潛在成長能力。

標題圖片:正式確定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安倍晉三首相在記者會上提出新「三支箭」政策,2015年9月24日,東京永田町自民黨總部(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社會保障 安倍晉三 日本銀行 總體經濟 金融政策 安倍經濟學 潛在成長率 新「三支箭」 少子化對策 育兒支援 看護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