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結果公布之前,中國軍艦侵入日本領海的意圖

政治外交

國際仲裁庭就南海(日本稱南支那海,下同——譯註)主權仲裁案做出了判定中方主張無效的裁決,而就在裁決結果公布前的6月,中國升級了在東海(日本稱東支那海,下同——譯註)的活動。前海上自衛隊將領香田洋二先生指出,該舉動含有中國希望轉移全球對南海的關注,宣揚東海主權問題的意圖。

南海仲裁案,對中國嚴厲的裁決結果

以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海地區均擁有主權這一主張違反國際海洋法公約為由,菲律賓向國際仲裁庭(荷蘭海牙)提起訴訟,國際仲裁庭於7月12日做出了裁決。

國際仲裁庭判斷認為中國主張擁有「歷史性權利」的「九段線」缺乏法律依據。強烈批判了該國在南海修建人工島的行為。

公布裁決結果前,中國在東海昇級了行動

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長期受到國際社會嚴厲批評的中國政府事先預料到了裁決結果將否定自身立場,始終展示出不會服從裁決的態度,最近幾個月甚至非常極端地採取了警戒行動。在這種背景下,進入6月以後,中國接連派出軍艦駛入日本的領海和毗連水域。除了南海外,中國也開始升級了在東海的行動。6月7日,中國空軍殲-10戰鬥機異常接近在東海公海上空收集情報的美國空軍RC-135電子偵察機。9日凌晨,中國海軍一艘護衛艦進入靠近沖繩縣釣魚臺(日本稱尖閣諸島,下同——譯註)周邊領海外側的毗連水域,這是中國軍隊艦船首次進入該區域。15日,中國海軍偵察艦在鹿兒島縣口永良部島附近的吐噶喇海峽侵入日本領海,16日又駛入了沖繩縣北大東島附近毗連水域。或許中國政府的真實想法在於無論採取任何手段,都要將國際社會的關注點從南海裁決問題上轉移開。同時我們可以認為,主張對南海和東海均屬於本國「核心利益」的中國試圖引導國際社會重新認識東海主權問題。冷靜觀察可以發現,對於中國而言,現在進一步加劇對日緊張關係是沒有好處的。雖然東海始終處於緊張狀態是一個事實,但4月末岸田文雄外相作為日本外務大臣在時隔4年半後首次訪華,推進了謀求實現日中首腦會談的磋商工作,種種情況表明與最壞的時期相比,兩國的政治關係正在緩慢地改善。但中國硬是在東海又挑起了紛爭。從是否受到國際社會關注這個意義來說,最近大約1年半時間以來,東海的問題一直隱藏在南海問題的背後,但東海問題的當事者是日美中3個大國,從軍事力量的角度考慮,一旦爆發危機,緊張程度絕非南海問題可比。即使影響不大,但只要在這裏發生事情,就可以將國際社會的關注目光再次吸引到東海。可以推測,中國打的就是這個算盤。

今後可能繼續進入釣魚臺毗連水域

儘管日本國內也有分析認為,中國艦船6月9日凌晨駛入釣魚臺附近毗連水域是為了「監視」不久之前駛入該海域的俄羅斯驅逐艦以及監視、尾隨該艦的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但這種觀點缺乏說服力。中國艦船駛入的並非領海而是毗連水域,此舉完全基於北京政府的計算。

就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承認「無害通過權」,但與日本在釣魚臺主權問題上存在對立的中國軍艦侵入領海並不正常,有可能引起自衛隊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海上警備行動(*1)。而毗連水域屬於國際法規定的公海。即使武裝戰艦進入毗連水域也沒有問題,並不存在可以對此加以指責的法律依據。

中國派遣軍艦駛入毗連水域這種行動非常巧妙,既在東海掀起了「風波」,又不會形成日中之間的決定性軍事對立。外務事務次官齋木昭隆於凌晨2點召見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提出了抗議,大約1小時後,中國艦船駛出了毗連水域,讓人強烈地感覺這並非中國海軍擅自採取的行動,而是國家控制的舉動。

就算此次中國軍艦進入毗連水域與侵略日本擁有主權的釣魚臺這種意圖沒有直接關聯,但針對今後類似的或者更加強硬的軍事行動日本不可放鬆警惕。尤其是仲裁庭公布裁決結果後的數週內,中國在日本周邊海域和空域再次採取類似行動的概率很高。

入侵吐噶喇海峽領海,中國的主張令人擔憂

有分析認為,6月15日穿越吐噶喇海峽的中國偵察艦是在針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美國海軍和印度海軍聯合舉行的「馬拉巴爾(Malabar)2016」軍事演習(10~17日)參演部隊展開情報收集行動。此次中國入侵日本領海派遣的並不是戰艦,而是非武裝艦船,這一點明顯讓人感到中國希望避免與自衛隊發生物理性對峙。

通常而言,作為在他國領海內的無害通過行為,將中國艦船的活動說成是在行使國際法規定的正當權利這種解釋是成立的。不過,中國雖然承認外國艦船擁有在本國領海內無害通過的權利,但要求相關艦船提前通報。中國將並未提前向日本通報的這次行動歸為無害通過,這明顯與其自身立場存在矛盾。

於是,中國開始採用完全不同的理論來試圖給自己的行動賦予正當色彩。中國主張位於東海和太平洋這兩個公海之間的吐噶喇海峽屬於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國際海峽」。以此為依據,中國艦船不需要向沿岸國家通報,即行使得到國際公認的「過境通行權」,穿越了該海峽。

這種主張不會和中國對外國艦船通過本國領海的相關立場產生矛盾,是實踐本國艦船在他國領海內自由航行的便利之法。但日本政府並不承認吐噶喇海峽是國際海峽。但是,日本把按地理形狀應屬於本國領海的鹿兒島縣海域大隅海峽劃定為「特定海域」,把領海寬度由通常的12海浬縮窄為3海浬,在中央留出了公海區域,對所有船隻和飛行器給予航行自由。換言之,日本已經保障了比國際海峽過境通行自由度更高的「公海自由航行」。完全沒有必要刻意將大隅海峽旁邊的吐噶喇海峽劃為國際海峽。以前中國軍艦繞日本周邊航行時也是穿越的大隅海峽。而且由於吐噶喇海峽以南、奄美大島和橫當島(吐噶喇列島南端)之間的海峽的中央存在公海區域,所以已經成為眾多船舶的常用航道。

如果承認或默認了中國宣稱吐噶喇海峽是國際海峽的主張,那中國還可以主張日本所有寬度在24海浬以下的海峽都是國際海峽。將會出現中國潛艇濫用過境通行權,以潛航狀態進入太平洋之類的在日本和整個亞太地區安保領域最應該避免的事態。

(*1) ^ 根據自衛隊法,為了保護海上的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或維護治安,在有特別需要的情況下,可由首相批准發出行動命令。允許採取僅限於正當防衛的武器使用行動和停船命令遭到無視時的威懾射擊行動。

「國際海峽」戰術將動搖日本的安全保障

儘管日本無論如何也不會認可中國關於吐噶喇海峽提出的主張,但日本政府針對中國艦船6月入侵本國領海的應對措施並沒有傳達出明確否定中國主張的強烈訊息。

日本必須立刻向中國政府明確地表明以下幾點立場:①日本從未承認吐噶喇海峽是國際海峽、②中國對過境通行權的主張屬於單方面的國際法解釋,日本絕對不會承認、③如果反覆提出類似主張,將構成對日本的主權和國家利益的挑戰、④針對今後同樣的行動將採取必要措施,尤其是針對潛艇的潛航行為,將視為可以觸發海上警備行動命令的「領海內潛沒潛艇」加以處理,等等。

此外,日本還有一個選擇是迅速對中國實施與中國軍艦同類的行動。具體來說就是派遣自衛隊艦艇駛入中國的毗連水域,將中國領海內的海峽作為國際海峽行使過境通行權。這不是單純的「以牙還牙」,而是對國際法規定的權利加以確認和踐行,作為各國的海軍活動已經固定下來。如果什麼都不做,國際法中規定的權利往往不會作為權利得到廣泛落實。只有隨時踐行,相關權利才能真正作為國際法上的規定得到落實。

日本國內對自衛隊平時展開這些活動依然抱有根深蒂固的抵觸心理,但如果要標榜自己是一個遵從「法治」的國家,那麼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而且是強有力的成員,在必要時刻當然應該毅然決然地實施上述活動。

顯然,這是旨在確認國際法的活動,而非武力挑釁。如果不採取這樣的應對措施,就會演變為逐漸默認中方主張的局面。「國際海峽和過境通行權」戰術將會動搖日本安全保障的中樞,中國恰恰抓住了這一點,令人不禁再次對這個國家的老奸巨猾和強悍難纏感到可怕。

此外,筆者在撰文過程中發現了1個問題,那就是前述奄美大島和橫當島之間的海峽等幾個重要海峽都沒有正式名稱。這樣一來,日本在國際上主張自身立場時,甚至連鎖定地點都會變得很困難。儘管政府已經著手為全國各地沒有名字的孤島命名,但也同樣需要給海峽定名。

控制西南諸島這個中國進入太平洋的要衝是日本的責任

國際仲裁庭宣布裁決結果後,中國在東海的行動並非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南海問題的關注這麼簡單,很可能演變成更加嚴峻的事態。對於中國而言,包括釣魚臺在內的西南諸島是戰略要衝,是安保戰略上的必爭之地。換言之,這些海域和列島對於中國海空軍進入太平洋和返回基地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實現在亞洲地區阻止美軍部署和介入這一「反介入和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關鍵。然而,那裏是我國的領土和領海。控制這些地方不僅是作為獨立國家的日本的責任,而且對穩定而靈活地運用日美同盟這個維護亞太穩定的關鍵要素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這個觀點而言,除了堅決否定中國關於國際海峽的主張外,還有必要針對在國際法上屬於非正當的、中國在東海的各種活動與中國進行正面交鋒。另外,日本政府需要同步並儘快實施兩項舉措,一是為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類似事件和升級事件做好準備,尤其是加強自衛隊防衛力量和布局姿態,二是提升日美聯動體制。

標題圖片:與通過釣魚臺周邊毗連水域的中國軍艦同型的江凱I級護衛艦(出處: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網站)

美國 中國 自衛隊 南海 東海 美軍 釣魚臺 西南諸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