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中臺首腦會談給日本帶來的對華、對臺政策啟示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習近平、馬英九的「歷史性」會面將帶來哪些改變?

2015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華民國(臺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海內外媒體均將之稱為一次歷史性的會面,進行了密集的報道。1946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展開了國共內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中華民國從四川省遷往臺灣,但此後雙方基本上一直保持著敵對狀態。

1991年,中華民國方面放棄了反攻大陸政策後,人們開始探索各種交流形式,尤其是2008年馬英九就任總統以後,雙方開通了直飛航班,大量中國遊客闊步走在了臺灣島上。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與臺灣的關係可謂日趨緊密,如果認為首腦會談的實現標誌著這種改善的話,那麼這確實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談,雙方看似朝著統一的方向邁出了一步。然而,我們只能在日本等外國媒體的論調中發現這種樂觀的看法,就連中國政府也不這麼認為。

不過,從長遠觀點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領導人舉行會談,並就「九二共識」(後述)確認了一定的共識,這確實是「歷史性」的。但是,要說因此短期內會發生什麼改變的話,那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對臺灣總統選舉並沒有影響

此次會談將對預定於2016年1月舉行的總統選舉、立法院委員(相當於國會議員)選舉產生什麼影響?或是不會產生影響?本來還剩半年任期的馬英九總統已是第2任期,不能繼續連任,而且其支持率長期徘徊在10%前後的低水準上。儘管國民黨推舉了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作為總統侯選人參加選戰,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總統已被視為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眾所周知,2014年3月,臺灣發生了太陽花學生運動,以年輕人為中心的民眾群體對馬英九政權對華政策的推進方式、法案審議方法等提出了質疑。馬英九總統已經失去了民眾的支持,此次與習近平會談並不能提高他的支持率,也無助於國民黨改善選情。非但如此,還由於是突然安排與習近平舉行會談,會面不過是確認了「九二共識」,並表明臺灣方面也接受習近平提出的「振興中華」口號,並沒有什麼重大成果反而導致了針對馬英九的批評之聲有增無減。

實際上,臺灣的許多國民對此次會談本身是持肯定態度的。但這並不能說國民就支持統一,或者說有關臺灣海峽問題已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儘管也有日本媒體這樣認為,但莫如說這種理解已經過時。即使國際社會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作為實質上的統治空間的中華民國、臺灣一直存在,所以臺灣國民大多希望維持現狀。於是他們贊成這個統治空間的代表人物與一個淵源最深的「外國」——中國的領導人舉行會談。

從中國方面來看,此次領導人會談就堅持「九二共識」達成一致意義重大。因為民進黨沒有承認這份共識的有效性。中國方面通過與馬英九的會談再度確認「九二共識」,這樣,即使國民黨不再繼續執政,也就繼承此項共識,對民進黨施加了壓力。那麼,這份「九二共識」是什麼呢?

對習近平政府而言——「重大進展」

1991年,此前一直作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政策之基礎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1992年,中國與臺灣的交流窗口單位在香港進行協商後達成的協議便是「九二共識」。這份共識並未馬上公布,而是在2000年3月國民黨敗選,5月民進黨政權上臺前,由國民黨李登輝政權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蘇起公布的。

在內容上,雖然雙方都承認「一個中國」,但臺灣方面強調「一中各表」,也就是雙方各自對其做出解釋。但中國方面沒有正式承認過這一點。此外,在措辭上也存在差異,中方說「達成協議」,而臺灣方面說「共識」。還有,中國方面的應對方式在江澤民政權(1989~2002年)和胡錦濤政權(2002~2012年)時期也有所不同。江澤民政權時期,中方沒有承認臺灣方面所說的「一中各表」的「各表」(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內容和解釋),但在胡錦濤政權時期出現變化,採取了對其不置可否的態度。

在本次領導人會談中,習近平政權繼承了胡錦濤政權的路線,或者說是更積極地認可了臺灣方面的立場。不過,在預計民進黨將會上臺的情況下,中國方面將能夠再次展示「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共識視為一個重大進展,對民進黨恐怕會構成巨大的壓力。

馬英九的盤算與政界重組的可能性

但是,馬英九總統為何會在這個時間點尋求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呢?如前所述,中國方面著眼於第1是從長遠角度推進兩岸關係,第2是從短期角度向明年將要誕生的民進黨政權施壓,在這兩點上,此次會談是具有意義的。然而,從馬總統的立場而言,舉行會談只是在兩岸關係史上留名,對國民黨來所似乎沒什麼好處。

馬總統並未訪問中國,而是選了新加坡這個第三地,餐費也是「各付各」的,由此可見,會談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是「對等」的,這在臺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評。不過,會面的後方組織和管理工作都是由中國方面負責進行的,晚餐的菜單上沒有臺灣菜,而是現代中國歷任領導人的家鄉菜。

那麼,馬總統又是怎樣看待這次會談的呢?2016年1月的選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馬總統所屬的執政黨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幾乎沒有勝選的可能。問題是和總統選舉同時舉行的立法院委員選舉。據報民進黨在立法院委員選舉方面也占據優勢,雖然人們預計民進黨、國民黨以外的第三勢力有望增加一定數量的議席,但基本上還是兩大政黨制,所以國民黨無疑將成為第二大黨。國民黨作為最大在野黨將何去何從?馬總統苦心積慮的問題或許就在於此。

有望於2016年5月誕生的民進黨政權,恐怕將苦於應對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預料,國民黨會利用自己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管道這一資源,向民進黨政權施加壓力。這樣一來,誰在國民黨內部掌握著與中國的關係管道,將變得非常重要。人們認為,經歷了此次領導人會談的馬總統就是盯上了這一點。迄今發揮著這一作用的前副總統連戰年事已高。

另外,選舉結束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恐怕將對敗選負責而辭去黨主席職務。馬總統有可能盯著國民黨主席之位,試圖壓制本省人、本土派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等人的勢力,掌控國民黨的主導權。在這個時候舉行領導人會談被認為就是出於這種籌謀。不過,如果2016年5月以後,國民黨以自己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為武器和民進黨對抗,那麼「親中」的印象就會愈發強烈,即便在黨內,與王金平等人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深,甚或引發政界重組。

中臺領導人會談對日本的啟示

對於日本而言,無論在安全保障還是經濟方面,臺灣海峽的歸宿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中臺領導人會談以及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

不過,中國與臺灣領導人舉行會談,很可能成為一個契機,使日本必須重新研究對華和對臺政策的若干問題。比如,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日本理解並尊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為此,日本和臺灣關係中的實際事務一直由交流協會和亞東關係協會這些「私人」組織來承擔。

另外,由於日本和臺灣沒有邦交,所以日本外務省、防衛省等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以及身居要職的政治家等都不與臺灣方面接觸。這其中存在許多日中之間40多年建立起來的不成文的規則。但是,中國和臺灣的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實現了部長級互訪,甚至舉行了領導人會談。作為日本,是否也該對應這種形勢的變化呢?

其他國家的動作都很敏感。日本在臺灣設立的相當於大使館的機構名為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相當於大使的人就是事務所所長。而韓國設立的是駐臺北韓國代表處,負責人叫做代表。鑑於兩岸關係的變化,日本在顧忌到中國的眼光的同時,處於抑制之中的對臺關係是否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鬆綁呢?

中臺領導人舉行會談以後,就算國際政治和安全保障領域不會馬上發生變化,但它是令有關部門在行政層面做出調整的一個重要契機。毛澤東和蔣介石時代制定的規則是否還繼續適用於舉行了領導人會談的習近平和馬英九這個時代?可以認為它給了日本一個機會,去挑戰或研究如何升級日臺關係這個問題。

(2015年12月9日)

中國 日本 川島真 馬英九 國民黨 習近平 臺灣 Kawashima Shin 太陽花學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