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舉辦最大規模日本漫畫展,從多方面介紹日本漫畫

文化 藝術 漫畫

日本國外最大規模漫畫展5月23日在大英博物館登場。本篇文章採訪到策展負責人,探討漫畫是如何在日本誕生,又是如何發展成動畫、遊戲、Cosplay等文化現象,進而擴展到全世界。

5月23日至8月26日,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了以日本漫畫為主題的「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展,展出約50位漫畫家的70多部作品。在日本國外舉辦的漫畫展中,此次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展覽。展覽使用塞恩斯伯里展館(Sainsbury Exhibitions Gallery)作為會場,在日本相關的展覽中,這也是第一次用到這座展館。另外,以仍活躍中的藝術家的作品為中心進行介紹的展覽,對大英博物館而言也是第一次嘗試。

策展人妮可(Nicole Coolidge Rousmaniere)表示,今年的世界盃橄欖球賽即將在日本舉行,明年又有東京奧運帕運,在這個時間點舉辦漫畫展,對日本來說正是一個好時機,漫畫展可以先替日本與英國文化的交流拉開序幕。

此次漫畫展以1990年代中葉至2000年代前半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作為主要目標客群,但妮可表示:「我相信這次的漫畫展不分世代,包括那些平時就很常來大英博物館看展的50、60幾歲的客群,大家都能樂在其中。即使是平常不讀漫畫的人,也能從中對漫畫有所了解,明白漫畫是什麼樣的一個東西。」

展覽分為6個展區。首先一走進展覽大廳,以路易斯‧卡羅《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主題的作品展示便映入眼簾,觀展人可以在正式開始觀看展覽之前,便確實感受到漫畫的存在。《愛麗絲夢遊仙境》等路易斯‧卡羅的作品,由約翰‧坦尼爾負責插畫,據了解這些插畫影響日本漫畫、動畫及遊戲相當深遠。另外,路易斯‧卡羅的作品也有日文譯本,三島由紀夫就曾翻譯過《愛麗絲夢遊仙境》,而近年由草間彌生負責插畫的《草間彌生X愛麗絲夢遊仙境》也已出版。

星野之宣《愛麗絲》(©小學館)
星野之宣《愛麗絲》(©小學館)

最初的展區「The art of manga(漫畫的藝術)」介紹了漫畫的畫法及讀法等基本事項,使初學者也能一目瞭然。河野史代將12世紀的鳥獸戲畫繪卷改編成現代風格繪成的四格漫畫作品《漫符圖譜:日本最古老漫畫教你這樣看漫畫》,作品裡的兔子角色在此登場,向大家介紹漫畫特有符號的閱讀方式。

第2展區「Drawing on the past(過去的繪畫)」介紹了漫畫的歷史。此區可以電子書形式讀到星野之宣以大英博物館為舞台的《宗像教授異考錄》裡收錄的作品《大英博物館大冒險》,此外也展示著已於今年3月底結束營業的,位於東京神保町的漫畫專門老店「漫畫高岡」內部照片,使觀展人彷彿置身於書店之中。

星野之宣《大英博物館大冒險》(©小學館)
星野之宣《大英博物館大冒險》(©小學館)

第3展區「A manga for everyone(大眾漫畫)」,是讓觀展人找尋自己喜歡的漫畫的展區,展示著包括運動、冒險、科幻、戀愛、性感、恐怖等多種類型的漫畫。

第4展區「Power of manga(漫畫之力)」,以漫畫和社會的關聯性為主題,探討漫畫迷、Comic Market、Cosplay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第5展區「Power of line(線條之力)」,展示著從過去到現代富含變化的各種作品,其中之一就是1880年畫家河鍋曉齋所畫的〈新富座妖怪引幕〉。這是一幅長達17公尺的巨大拉幕,上面畫有許多妖怪和幽靈,逼真程度,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從作品中飛躍而出,纒著觀展人不放。

親眼看到〈新富座妖怪引幕〉,必定會為其巨大規模感到震懾。(©早稻田大學戲劇博物館)
親眼看到〈新富座妖怪引幕〉,必定會為其巨大規模感到震懾。(©早稻田大學戲劇博物館)

最後的展區,也就是第6展區「Manga: no limits(漫畫無界限)」,介紹了前衛性的作品及改編成遊戲的漫畫等,聚焦漫畫在國際間擴展勢力的現象。

推翻先入為主的觀念

在英國,漫畫的社會評價相對低。妮可表示:「許多人認為漫畫就跟電視上那些兒童卡通一樣,是小孩子看的東西,但其實漫畫是一種視覺性的敘事手段,相當深奧。特別對那些不存在於主流歷史,或掩埋於歷史洪流中的人們而言,更是如此。」

會場也展示了2011年3月東日本大震災後,受到地震、海嘯、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影響的作品。龍田一人《福島核電 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作紀實》是作者基於自身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作的經驗畫出的作品。另外也有以震災為主題的尻上壽的作品,尻上自己也曾數次造訪受災地。

描繪昭和天皇生平的能條純一《昭和天皇物語》也是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這次漫畫展的採訪中,能條被問到為何想以天皇為題材畫漫畫,他回答自己是從2006年的英國電影《黛妃與女皇》得到靈感的。《黛妃與女皇》中,女主角海倫‧米蘭飾演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電影描繪了黛安娜王妃車禍過世後,陷入混亂的英國皇室內部的糾葛。

妮可分析,「日本的電視節目或電影,很難做到以像《黛妃與女皇》那樣的角度,來描寫皇室和天皇,但漫畫就做得到這點。視覺性的畫面,有時具備比文章更強大的訴求力。」

「在英國的漫畫迷當中,也有人是透過閱讀漫畫來確立自我認同,重新認識自己的。漫畫對這些人肉體、精神上的成長影響都相當深遠。有些人會看輕漫畫,但其實這個漫畫展具有很深的涵義。」

海外漫畫的影響與變化

回顧日本漫畫歷史,可以發現其不斷與西洋漫畫產生相互影響。廣為人知的例子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就曾把美國迪士尼角色特有的大眼睛,放到自身的作品中。而其後手塚的漫畫《森林大帝》,也以《Kimba the White Lion》片名在美國上映。

法國漫畫界巨匠,墨比斯(本名尚‧吉羅),就曾對大友克洋、浦澤直樹宮崎駿等日本漫畫界人士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在數位科技發達的今日,跨國交流更加頻繁,本次展覽也展示了松本大洋與法國漫畫家尼古拉‧德魁西的合作作品。妮可表示:「今後這種交流肯定會更加頻繁。」

另一方面,數位科技的發達也從根本改變了漫畫的型態。在日本,漫畫書銷售額逐年下滑,但本次漫畫展內,觀展人可以用手機免費下載漫畫。

「漫畫正漸漸地走向數位化。以前我們會用遊戲機玩電玩,看紙本漫畫,用的是不同的工具;但今後我們即將迎接的,是用手機這單一工具就可以玩電玩,也可以看漫畫的時代。」妮可表示。

會場也展示著萩尾望都代表作《波族傳奇》的原畫。(©小學館)
會場也展示著萩尾望都代表作《波族傳奇》的原畫。(©小學館)

漫畫所展現的新世界

筆者詢問妮可,對於觀展人有什麼期望?她回答:「我希望大家都能來此享受閱讀漫畫的樂趣,發現新的事物。若能在這邊找到自己喜歡的漫畫,我也相當開心。」

「另外我也希望大家能留意到,漫畫其實是相當貼近我們生活周遭的。比如說街上常看到的廣告,其實也受到漫畫相當大的影響。透過這次的漫畫展,若能讓觀展人注意到一些自己以前沒注意到的事物,讓世界看起來多少變得不太一樣,那就太好了。」

(本文原文為英文。採訪、撰文:麥克尼克爾。採訪協助:大英博物館。標題圖片:被選為漫畫展主視覺圖的《黃金神威》©野田智/集英社)

漫畫 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