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 生活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2013年12月4日在亞塞拜然(Azerbaijan)首都巴庫(Baku)舉行的第8屆政府間委員會上,正式將「和食」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委員會評價說,「和食」表現了日本人敬重自然的精神,它作為傳統的社會習俗而代代相傳。

飲食習慣源於敬重自然的精神

日本政府與2012年3月向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將「和食——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請,將「和食」的特徵歸納為以下四點。

1﹒多樣化的新鮮食材,珍視食材特有的味道

日本的國土南北狹長,大海、山嶺、村落……,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在烹飪中各地區都使用了本地特色豐富的食材,而且有效利用食材原味的烹飪技術和炊具都非常出色。

2﹒營養均衡有益於健康的飲食習慣

人們認為,在營養均衡方面,三菜一湯(日本料理中基本的一餐)的日本飲食結構是最為理想的。而且,通過有效利用食材的「鮮味」,抑制了動物脂肪的攝取,為日本人的長壽、肥胖預防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3﹒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

另一個特點,是在備膳用餐的各個環節上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的輪換交替。用應時的花草枝葉點綴菜餚,室內的陳設布置及碟碗等餐具也因季而異,讓人在飽嚐美食的同時盡享春夏秋冬的自然之美。

4﹒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

日本的飲食文化,是和正月等傳統節慶活動密切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人們通過分享自然的恩澤「食」,共度用餐時光,加深了親人間的感情,增進了地區間的聯繫。

飲食文化領域的第五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錄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為了保護諸如表演藝術、節慶活動、傳統工藝技術等無形卻與當地歷史及生活習俗密切相關的文化。教科文組織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6年4月生效),審議各國申報的遺產,決定是否將其列入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以遺址、自然、建築等為對象的「世界遺產」,以文獻、繪畫等為對象的「世界記憶遺產」一起,被稱為教科文組織的「三大遺產項目」。在此次的政府間委員會上,入選的申報項目有日本的「和食」、韓國的泡菜文化(醃製泡菜的習俗)等30項,至此,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328項。日本繼能樂、歌舞伎、阿伊努人的傳統舞蹈等之後,「和食」成為第22項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關飲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前已有「法國美食術」、「西班牙、義大利、希臘、摩洛哥四國的地中海美食」、「地中海傳統美食」、「土耳其傳統美食keshkek(小麥粥)」四項作為社會習俗納入了名錄,「和食」是第五項。

藉入遺,促進保護和傳承

「和食」向來注重烹飪技術和材料,追求「時鮮、應季」。但是,隨著烹飪技術向簡捷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食材也不像從前那樣講究了。

再者,在外國飲食文化影響下,生活西化,年輕人逐漸離棄「和食」,甚至有人指出,日本國內已處於「和食」危機狀態。

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就必須對該遺產採取持續性的保護措施。日本政府希望藉此次「和食」入遺,在國外推廣日本的飲食文化,同時為日本人自身對日本飲食文化的傳承助以一臂之力。

▼更多報道
「料理的巔峰——天婦羅」 近藤文夫(銀座「天婦羅近藤」店主)
提到天婦羅當然就想到「近藤」。這家榮獲米其林2星的店裏,日本的食客自不用說,還有許多來自韓國、臺灣和中國大陸以及歐美各國的美食家們。「天婦羅近藤」讓世界垂涎的魅力在哪裏呢?
(圖片)正月傳統佳餚 祈願新年健康
被稱為「御節料理」的年飯起源於平安時代在朝廷舉行的「節會」。為了度過平安健康的一年,到底吃什麼好呢?年飯裏凝聚了先人的智慧。
拿手便當大亮相
很多人會把自己每天豐富多彩的便當寫在部落格上供人分享。我們以問卷調查方式向那些受歡迎的便當部落格作者們詢問了他們在製作便當時的種種講究。

和食 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